分享到: | 更多 |
每天都有创新诞生
沿着坝顶公路桥左侧边梯,走进大坝内部,记者发现在一个管道密布的小弧形门前张贴着一张施工进度倒计时表。
“这就是我们的周任务表,也是创新进度表。”管路施工班班长廖贤辉一见到记者便大吐“苦水”,要跟上进度表的施工节奏,管道铺设要一次到位,不能出现返工的现象,这就逼得他们不但得仔细安装每一根管道,还要在每一道安装的工序上动脑筋。
“看到这个凹凸面的高压法兰(管道连接件),是我自己设计、制作的。”
有一次,廖贤辉在安装中压气机时,发现用的是螺丝接头,螺丝扣易脱丝引发安全事故。参加过三峡大坝管道铺设的他知道,气压高,中压气机管道的连接很讲究。于是他萌生了自己设计安全高压法兰的想法。
廖贤辉根据自己的经验,将高压法兰设计成凹凸面,这样咬合紧,不漏气,也方便以后拆卸检修。用着自己设计的高压法兰,廖贤辉和同事们试压管道时,从未返工,每周总是提前完成铺设任务。
“这样的小创新、小发明在我们工地随处可见。”湘江枢纽工程公司工会工作人员运文学拿着一本《劳动竞赛材料汇编》告诉记者,每个参建单位报上来的竞赛详细方案后面都有几十项甚至是近百项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
“小至一个导水架构导页下端轴的直角变圆角设计,大至大体积水工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湘江枢纽工程每天的劳动竞赛中都有若干个创新诞生。”
刷新多项施工纪录
“湘江枢纽工程施工工作面大,点多线长,混凝土一项就高达75万余方,船闸构筑物有效施工时间却不足12个月。”
中交二航局工作人员杨桂根告诉记者,为如期保质完成节点目标,他们以科技创新劳动竞赛为载体,创新了一系列施工工艺与方法。
“我参与开发设计的易拆卸式钢套箱,套箱的安装、拆卸工作全部工作都在水面上完成,不用潜水作业,相对于常规工艺,节省成本千余万元。”
如今,“易拆卸式钢套箱”已获国家专利,并被评为交通运输部一类工法,正在申报国家级先进工法。
在强大的节点目标“逼迫”下,湘江枢纽工程收获颇丰。
湘江枢纽工程公司组织开展的《鱼道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科研项目成果已应用于施工图设计,鱼道的施工预算较概算节省600多万。
经报长沙市政府批准,湘江枢纽工程公司对13个科研项目进行立项,其中由省水电设计院承担的等炮贯流式机组厂房布置与施工技术研究一个课题就节省投资3000多万元。
科技创新劳动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让湘江枢纽工程建设中涌现多项奇迹。
创造单月混凝土最高浇筑9万立方米,日最高浇筑4500立方米的内河施工新记录。
仅仅用50天时间完成了二期跨泄水闸桥梁箱梁的吊装、仅用20天时间完成了船闸无水和有水调试,且调试一次到位、仅用1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双线2000吨级船闸的建设,创造了“月砼浇筑量超过十万方”的记录。(本报记者 向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