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经济技术-正文
上海奉贤钢管厂赵江山劳模工作室:从攻关小组到创新工作室
//www.auribault.com2014-11-24 07:12: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从攻关小组到创新工作室

——上海奉贤钢管厂赵江山劳模工作室创新之路回眸

  曾经陷入绝境,而如今,企业会议室墙面上挂上了一个个“荣誉”——中国轻工业财富百强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奉贤区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奉贤钢管厂依靠职工办企业,靠着一股狠抓技术创新的劲头,扭亏为盈,枯木逢春。

  在此过程中,该厂“赵江山劳模创新工作室”起到了重要作用。

  向职工借胆借力

  赵江山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0年。说起工作室,不能不说工作室带头人赵江山的故事。

  1996年5月,赵江山被调任上海奉贤钢管厂厂长。上任第二天,赵江山召集全体职工开会。刚做完自我介绍,一位老工人就站起来说,“赵厂长,我们跟你干,但是,先把我们的工资发了吧。”

  原来,第二天就是发工资的日子,赵江山一查账,厂账面上只有2000多元钱。

  情急之下,赵江山代表企业给每名职工打了一张借条,他对职工们说:“厂子借你们半年的信任、力气和薪水,半年后,一定让职工过上稳定日子。”

  赵江山决定从提升技术水平入手。他组织了4个工作组,一个是技术攻关组,一个是生产保障组,一个是市场营销组,一个是企业文化组。

  当年9月,大连一家企业打来电话,询问一款德国产品能不能在奉钢做出同样的工艺?

  赵江山一口答应:“能!”

  客户要求很高,怎么才能达到客户要求呢?

  有人给他出主意:不就是防锈吗,外边涂一层防锈剂,应付个一年半载没问题,到时候钱早收回来了。赵江山说,不行,我们要的是市场,不是一锤子买卖。

  他与技术攻关小组成员认真研究德国产品的特点,再结合我国钢管产品的制造工艺和热处理技术,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等同德国标准的产品。第一笔大订单就此飞往奉钢厂。

  首笔销售款打过来,赵江山马上召开职工大会,请职工们拿借条换薪金。

  订单源源不断地来了,可赵江山还是不满足。他对技术人员说,“同样的产品,我们每吨只能卖到2万多元,德国货却可以卖到6万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产品还缺少创新。”

  “我们必须更上一层,不能做人家的跟班!”赵江山加大了企业对技术攻关的投入。1998年,由奉钢厂自主研发的“精密白亮DIN标准无氧化层钢管”批量生产,首次取代了进口产品,当年即盈利2000万元。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