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加快改革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中工原创

【观察思考】加快改革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

闫立群
2017-09-19 07:45:4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振兴实体经济、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和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协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使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同向同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与人的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释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是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出的顶层设计。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工业领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一系列艰巨的任务。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广大产业工人所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振兴实体经济、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和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协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使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同向同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牢牢把握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的灵魂,包括精神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等。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团结产业工人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加强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产业工人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产业工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紧紧围绕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知识技能的现代化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知识技能的现代化,就是要强基固本,使产业工人具备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相一致、相匹配的知识结构、技能素质、创新能力等,通过人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进而向制造强国目标不断迈进。要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全面优化产业工人队伍的知识结构、技能素质,提高产业工人“供给侧”效能,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队伍。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造血”机能,为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技能人才保障。要打造产业工人网络学习平台,引领产业工人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相适应的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创新创效意识等。要切实调动产业工人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的巨大潜能,让产业工人有为有位,形成终身学习、热爱创新的导向。

  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社会关系的现代化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过程中,产业工人社会关系的现代化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其关键就是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这也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落脚点。要畅通产业工人源头参与渠道,落实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保障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彰显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要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产业工人的劳动经济权益,努力创造平等就业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加大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改善工人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使产业工人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要广泛宣传产业工人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巨大社会贡献,广泛宣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工人的良好氛围,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艾思奇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贡献

    艾思奇很像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为暮霭沉沉的旧中国盗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天火”。

  • 竭忠尽智 执着探索

    今年8月30日,是张闻天同志诞辰120周年。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不可能”是如何变成“可能”的

    串起一个个“大事件”以及“小细节”,可以更真切地感触到新中国71年的峥嵘岁月,可以看到几代中国人是如何用汗水、智慧乃至鲜血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