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独家稿件-正文
以“互联网+”激发新时代产业工人新动能
——关于莱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调研报告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调研组
//www.auribault.com 2017-12-0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调研组 观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赋予了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的使命。莱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经验做法很好地契合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莱钢始建于1970年,是我国大型国有钢铁企业。2008年隶属山东钢铁集团管理。2014年,山钢集团将原莱钢调整划分为莱钢集团公司和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以下仍统称“莱钢”)。莱钢现有正式职工2.5万人,具有年产1800万吨钢以上生产能力。近年来,莱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理念上求突破,在载体上求创新,树立和强化“互联网+”思维,走出了一条网上网下融合贯通、升级迭代,激发产业工人新动能的探索之路、成功之路,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

  主要做法

  莱钢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聚合已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探索打造了“互联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八大平台”。

  (一)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建设”平台,务求新实效。在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中,莱钢始终坚持思想政治领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积极融入学习型文化,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适应职工队伍新变化和企业发展新要求,2015年,莱钢发挥互联网优势,在全国较早开发出党群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全部党群部门和262个基层组织,实现了党群组织建在网上、党建工作网上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了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同时,把思想政治建设与形势任务“微讲坛”“微课堂”等载体紧密结合,通过“车间10分钟”“班组60秒”等活动,以更新颖的形式、更便捷的手段、更直观的感受,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打造“互联网+学习练兵”平台,实现全天候。多年来,莱钢依托和发挥培训中心优势,打造山东金蓝领培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等。但是,实体培训囿于时空限制、工学矛盾等因素,很难达到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目标。为此,莱钢于2014年成功开发了网上学习练兵系统,把企业各工种专业理论和实操知识搬到网上,共设置104个工种,拥有45万道试题,设有闯关练兵、培训平台等6大模块,使职工只要能够上网,就能进行在线学习练兵和闯关考试。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超过1.7万名产业工人参与网上学习练兵活动,累计答题超过3500万人次。为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开展了团队PK赛、擂台赛等活动,增加了“砸金蛋”“抢红包”等环节,企业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评选“闯关达人”,累计表彰超过7000人。

  (三)打造“互联网+模拟仿真”平台,提升实操力。学习练兵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职工专业技能知识的提升问题,但是如何切实提高职工岗位实操能力问题,又现实地摆在了企业面前。为此,莱钢在成功开发学习练兵系统后,又尝试运用3D动画技术,将炼铁高炉、炼钢转炉和轧钢生产线“搬”到网上,开发了网上练兵模拟仿真系统,实现了模拟现场状况、规范操作流程、异常故障处置等功能,对于提高产业工人岗位操作水平、提升故障处理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还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功能,推行“一专多能”“精一会二学三”技能鉴定,倡导职工加强模拟仿真学习,着力打造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推动形成了全员“大练兵、大闯关、大比武、大提高”的热潮。

  (四)打造“互联网+全员阅读”平台,激发自主性。2015年,莱钢创建了网上图书馆。该馆设有电子期刊、图书、报纸3大板块,引入各类图书13万册、报纸300余种,内容涵盖13个大类,并同步开发了手机APP,进一步满足了职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注重拓展网上图书馆功能,建立读书网络交流平台,运用大数据记录分析阅读交流情况并定期进行表彰。目前,总点击量超过1152万人次,职工撰写读书体会1.6万余篇,企业对1900多名读书明星进行表彰奖励,并择优出版了读书体会合集。职工学习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充分激发,学习型文化和学习型职工队伍建设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打造“互联网+民主管理”平台,创建快车道。为更好发挥职工在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莱钢开通了“职工快线”网络平台,职工可就生产生活的各类问题即时在线提问,主责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答复办理。7年来,职工借助平台提问24697条,答复率达99.7%。2016年,又开发出全新的“职工代表直通车”系统。利用该系统,企业将有关重大事项和重要文件向职工代表“网上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监督并迅速传达到广大职工。召开代表团(组)长在线会议,在线表决并形成决议,大幅提高了会议效率。职工代表通过“键对键”或“在线恳谈会”的方式,及时将意见建议直达企业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通过“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专线,把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以照片或视频形式上传提报,实现了职工代表履职的网络化、日常化,进一步拉近了管理层与职工代表的距离,有效发挥了职工代表作用,切实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六)打造“互联网+帮扶救助”平台,达到零距离。上世纪90年代起,莱钢在全国率先建立起送温暖、互助互济、大病医疗互助、意外伤害互助、慈善救助等5项困难救助基金,构建帮扶救助职工的“5条保障线”,实现了对困难职工的全覆盖,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成为职工与企业凝心聚力求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2012年起,为确保帮扶救助工作更加便捷、顺畅,使困难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莱钢开发建立了帮扶救助管理信息系统。“5条保障线”从救助申报、部门核查、领导审批到资金发放都实现了网络化运作,职工“足不出户”即可得到帮扶救助,受到职工称赞。系统正式运行以来,“5条保障线”基金已帮扶救助困难职工32623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额7353万余元。

  (七)打造“互联网+普惠服务”平台,实现全方位。在抓好职工服务中心实体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为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惠服务”新通道。2016年,建成以职工服务网为信息处理平台,以“莱钢家园”微信公众号为反映诉求渠道、以手机APP客户端为惠购支撑的“一体两翼”普惠服务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联通、融入工作生活的全方位服务职工新模式。平台设置劳动争议咨询、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板块,配备300多名心理疏导师、律师、幸福教练等专业人员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截至2017年10月,“莱钢家园”共提供各类服务2147件次,为职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3069项。按照“市场化、网络化、普惠化、自愿化”的原则,为职工办理“莱钢家园卡”2.8万张,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使广大职工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服务。

  (八)打造“互联网+职工文化”平台,凝聚正能量。多年来,莱钢传承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工文化,汇聚起了职工自觉自愿投身企业改革发展实践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又建立了微系列文化活动——微电影、微博、微信、微善举等平台,坚持“写莱钢、唱莱钢、说莱钢、演莱钢”,为职工提供喜闻乐见、满意度高的“微”文化服务。各级党群组织建立微博、微信平台100多个,产业工人自编自拍自导自演微电影86部,组织微故事会30余场。这些“微平台”,唱响了“草根颂”,记录下了身边的“草根英雄”,让职工上“前台”、唱“主角”,走红地毯、捧“奥斯卡”,受到热烈欢迎。微电影《一日三餐》荣获2017中国电影“百花奖”优秀奖,《传承》获全国产业工会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主要成效

  莱钢创新打造的“互联网+”平台,融合创新了国有大型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满足了产业工人生产生活需求和企业创新发展需要,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思想政治建设彰显实效。莱钢以“互联网+”推进企业党的建设,创新开展符合产业工人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与企业同心、同向,支持、参与、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合力更加凝聚。企业精益文化、创新文化、学习文化更好落地生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得到切实加强,工人党员数量显著增加,一线工人党员占比近七成,一线工人劳模占比超过80%。党员先锋模范大量涌现、作用充分发挥。

  (二)职工技能素质显著提升。“互联网+学习练兵”等平台运行以来,充分调动和激发了产业工人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产生了一大批“技术状元”、“金牌工人”,造就了多位省级和全国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在全省冶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莱钢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企业一线工人的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专利总数超过企业总量的70%。此外,还涌现出大量优秀一线工人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创新成果、精益管理金点子等,有力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三)职工发展通道更加畅通。网上练兵、技能鉴定、技能展示、创新攻关、人才评选等让优秀产业工人脱颖而出,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工匠”,日益走到企业舞台的中央。为莱钢打通产业工人纵向发展和横向交流通道开辟了广阔空间。操作、管理、技术岗位逐步贯通,优秀产业工人走上管理、技术岗位逐步成为常态。多劳多得、技高多得在莱钢得到充分体现,向一线倾斜、加大技能补贴等政策使产业工人得到更多实惠。

  (四)企业发展合力日益凝聚。莱钢常态化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员网上学习练兵,打造了高素质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新平台;依托网上维权服务等平台,畅通渠道、完善机制,职工权益得到充分维护和保障;赋予职工文化建设以网络化、时代化特色,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文化引领,广大产业工人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汇聚形成了企业战胜困难、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强大力量。面临行业发展困境,莱钢队伍不散、人心思进,经营形势稳步好转,2017年1月~9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29亿元,利润总额65亿元,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经验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赋予了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的使命。莱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经验做法很好地契合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始终把准正确方向,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认同,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同时,要创新全面从严治党的载体,推动传统思想政治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等深度融合,把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切实把企业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二)确保职工主人翁地位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职工队伍建设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企业要在转型升级中攻坚克难、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不动摇,始终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让职工上前台、唱主角,真正做到依靠职工办企业,使职工从心底里对企业有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从而不断激发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三)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效法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大力培育和发扬创新精神,特别是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开放性、便利性、广泛性优势,将传统资源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把“互联网+”贯穿到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培训、职工维权服务的全过程,从而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无限可能,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换挡增速、提质增效。

  (四)适应职工美好生活需要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适应职工美好生活需要,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千方百计维护、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全面发展,让职工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才能使职工和企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才能充分激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坚持以“文”化人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内生动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是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充分发挥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的优势和作用,坚持建设学习型组织,培育优秀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并促进两者的高度融合,从而推动形成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企业科学发展“软实力”,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政、群团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任何一方都不能缺位。产业工人聚集在企业,成长奉献在企业,企业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只有企业党政始终不渝高度重视,企业工会和各有关部门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才能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深、落实、落细、落到位,培养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作出工人阶级的新贡献。

(调研组成员:张广 杜德军 邹广子)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