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之盛,武则强。长征中党和红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运用不拘一格的形式,将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与中国民间话语表述相结合,以其坚定的信念、满腔的激情和无尽的聪明智慧,谱写了我军宣传文化工作的壮美诗篇,也在一次次思想洗礼和精神重塑中汇聚起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新闻宣传的优势在于攻势之中
魂立才能志聚,魄定才能气锐。在斗争形势极为严峻的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利用各种新闻宣传载体,不断向官兵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红军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最新式的军队”,要“成为全世界劳苦群众的前锋军、完成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者”,使之以“牺牲自己以确保党的生存、成功和胜利”为己任。官兵拥有为共产主义理想和民族解放而献身的价值遵从,是党及红军生存发展、长征得以胜利的关键性因素。
长征中的文化工作者以“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的品格,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勇敢地把能否引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作为判断主义与思想是否正确的标准,大胆同一切自私的、虚假的意识形态,同各种教条的、错误的思想观点,进行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为确立正确的军事战略指导方针,解决关系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营造了良好氛围。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党的早期领导人大多有新闻宣传的工作背景。在长征中,党和红军各级领导都拿起纸和笔,站在撰写社论、重大宣传战役的第一线,留下许多影响深远的作品。被称为脑、脚、手“三个不停的人”的董必武,遇到一块好的墙壁,往往会打开墨盒,提起毛笔,在上面写起标语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共产党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文明的建立靠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长征是举世闻名的壮举,宣传文化工作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凝神聚力,形成了巨大的思想力和引导力,产生了摧山拆地的巨大能量。
长征途中的标语和口号宣传党的革命性质和纲领、红军宗旨和纪律、北上抗日主张等。有的写在民房的墙壁上,有的写在木板上、石壁上等。书写的材料有墨水、锅灰水、石灰水、泥巴水等。在今天能够看到的7000多条标语中,均以富有当地地域文化的词语,以简短易记、朗朗上口的句子,以鲜明的阶级对比手法,表达了深刻的革命斗争内容。红军将士还以通俗的戏剧舞台艺术形式进行宣传,自编自演了《打倒王家烈》《夫妻争当红军》等大量作品。进驻黔北时,休养连的王泉媛和洪水等人组织上演的小话剧《苛捐杂税多如毛》,一次就发动500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美国记者、传记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夺取政权,要靠枪杆子和笔杆子;巩固政权,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也要靠“两杆子”。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神经中枢”。当前,西方敌对势力想方设法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大肆宣扬“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特别是把矛头直指军队,企图从价值观上腐蚀青年官兵。面对这种黯淡了刀光剑影的新战争形态,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当战士而不当“绅士”,打冲锋而不当逃兵,以“人在阵地在”的精神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敢于批驳,守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每一寸领土。
新闻宣传的优势在于攻势之中,消极应付往往陷于被动。站在前沿才能发挥导向作用,主动作为才能引领舆论流向,运用好先期发声的“攻势战略”,既要守好传统媒体老阵地,又要守好网络媒体新阵地;既要打好阻击战,又要打好进攻战,努力争取“能敌百万师”的特殊效果。
新闻宣传工作者须与时代同行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确如毛泽东所言,长征是以行的胆略、言的精准,借助舆论武器强大的引航力和感召力,实现了全党全军与人民群众同声相合、同气相求,也留下铸就民族魂的历史见证。长征一出发,宣传文化工作者就高擎统一战线旗帜,充分展示红军将士九死一生“救亡图存”的凌云壮志,动员广大的人民群众及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把从国内阶级战场上的退却变为对日本这一全民族敌人的进攻。
既有声势和氛围,又有力度和深度的宣传文化工作,凝聚了党心军心,也让沿途两亿群众从共产党铁肩担大局的巨大牺牲中受到教育鼓舞,坚信共产党好、坚决跟共产党走,出现了筹粮、筹钱、送子送夫参军的动人景象。红军长征经过以汉族居民为主的地区时,即发出安民布告,通过撰写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等安定民心,宣传党及红军的各项政策;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大力宣传“番人治番”“回人治回”“苗瑶有民族自决权”的主张,使曾听信谣言逃离家乡的群众纷纷返回,帮助红军,支援红军,甚至参加红军。在羌族聚居区,世袭土司安登榜成为羌族第一个率众参加红军的少数民族上层领袖人物。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战争年代夺高地、守高地、打胜仗,靠的是人民的力量。穿越历史的烽烟与激情,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地,同样需要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今天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比任何时候都应当与时代同行,切实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根基,形成更为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谱写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
传承宏大叙事的宣传文化传统
合军聚众,务在激气。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前进报》,红四方面军的《红色战场》报、红二、六军团的《战斗报》、红一军团的《战士》报等,明确红军在不同阶段的战略方针和中心任务、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工作方法,宣传先进典型和战斗战役,统一思想、鼓舞士气。1934年10月20日,《红星》报发行了长征中的首期油印报纸,其中《突破敌人封锁线,争取反攻敌人的初步胜利》《当前进攻战斗中的政治工作》等文章,起到了积极的战斗动员作用。为打破国民党政府的新闻封锁,真实报道红军长征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真诚愿望,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创办了《救国时报》,积极传播长征信息,着力塑造共产党和红军的北上抗日救亡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堪称党对外宣传的“红色阵地”。
可以说,红军长征的历史,是一部红军宣传文化工作的创新史。红军长征中的新闻宣传形成了一种宏大叙事的宣传文化传统,所呈现的既有革命生活、国家战略、战斗行动等,也有芸芸众生、普通将士的精神面貌、战斗意志、生活点滴等,其精神维度的广深、理想价值的美好,具体普通又崇高神圣,成为战斗的号角,成为胜利的庆典,成为激励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
当代的军事背景远不同于过去,有数不尽的新创造、新奇迹、新境界;当今的官兵也伴随着改革强军的征程展露出新风貌、新精神、新追求。站在历史和世界层面思考军队高歌猛进的发展成就,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高度解读强军战略,“载之以事”,化为叙事,讲述中国军队的好故事,发出中国军队的好声音,塑造中国军队的好形象,是每一个负责任、有远见、有担当的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崇高理想使命。从叙事的角度看,强军兴军可谓是风云际会、波澜壮阔,宣传文化工作者要传承红军将士创造的宏大叙事的宣传文化传统,迎潮而上,投身其中,秉持中国立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成为好故事的记录者、传播者、参与者,让宣传文化工作成为“中国故事”新的解码器、“中国精神”新的风向标,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作者单位:北部战区宣传局)
追寻传播先进文化的力量源泉 | 2014-11-04 |
长征之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意义 | 2014-11-04 |
传承长征精神,我们永远在路上 | 2014-11-04 |
星火征程中的一种特殊战力 | 2014-11-04 |
长征胜利与党的建设历史经验 | 2014-11-04 |
党的建设历史的光辉篇章 | 2014-11-04 |
长征英雄史诗的当代启示 | 2014-11-04 |
在新长征中赓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优势 | 2014-11-04 |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 | 2014-11-04 |
宣传是“第一个重大的工作” | 2014-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