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让普通技工向技能大师进化,让技能人才队伍强起来,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把握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在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以下简称“站室”)建设为抓手,激励创新创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从试点工作室建设开始,由厂工会牵头,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资源整合,重点建设“六有”(有创新团队、有场地经费、有工作制度、有攻关项目、有创新成果、有创新带头人)工作室。党政协同,围绕“持续推进精品制造基地建设”主线,明确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项目攻关为重点方向,以技术带头人和管理带头人“双组长”管理模式为支撑,以制度明确项目实施流程、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和项目管理、评审流程,固化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组织机构及成员工作职责等。制度建设与经济杠杆互为补充,以高技能人才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打造创新小组,培养锻炼适应未来发展的骨干队伍,全面打造劳模领军、职工参与的育才创新平台。通过整合大师、劳模工作室等培训资源,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培训基地,为企业开展岗位人员培训提供保障。
依托“站室”建设,大力推进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QC、小改小革、经济技术创新、互联网融合应用创新等平台,广泛开展专项培训、项目攻关、创新研讨、应用竞赛等,创造机会让大量人才在“实战”过程中提升技能、淬炼技术、展现价值。
服务中心,以人为本。着眼生产制造各环节流程,立足于培育人、塑造人、影响人,依托“站室”平台,开展各类主题培训,通过“站室”的优质资源,全面提升技能人才技术水平和技术团队综合素质。
敢于创新,增添活力。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五有”要求基础上,创造性加上“有工作制度”,实行项目双负责人制,在丰富内容的同时,更加明确方向,有力增强“站室”建设的主导性、保障力和凝聚力。在运行机制创新的同时,大力倡导“改进也是一种创新”“能正确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第一步”等理念,鼓励员工立足日常生产发现问题、小改小革,紧贴需要、敢于尝试,不断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力。
注重实用,创造价值。立足于生产实际,以“站室”攻关创新项目为推手,激发技术人员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组建项目攻关兴趣小组,指定项目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锻炼小组成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比武,提高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培养和提高青年员工科技论文、专利等材料的撰写和申报能力。
突出特色,尊重传统。立足行业发展需要,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生产需要和工艺特点,开展各类技术攻关创新,通过项目带动人、培养人、激励人、成就人,进一步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把“站室”作为基点,实现多点多面开花。在“站室”建设中,弘扬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持续锻造、提炼特色“站室”文化。做好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持续打造高技能人才平台。同时,鼓励生产辅助部门成立“站室”。通过工会组织,让“站室”的建设惠及各个部门,帮助解决一些部门存在的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等问题,进一步拉动全员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打好转型升级发展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优化升级平台保障和资源配置,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中烟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