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来了,技能标准怎么定?-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新职业来了,技能标准怎么定?

张成刚
2020-07-13 07:14:3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7月6日,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9个新职业,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3批新职业。2019年4月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第一批新职业,标志着大典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

  新职业是指在经济社会中已经存在,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具有独立从业技能,但是暂未收录到职业大典的职业。同时,这些新职业也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具有产业引领作用和劳动力市场带动作用的职业。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增强对新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职业的建设和规范与其他职业一样,需要政府、市场与社会长期共同努力。目前,我国新职业技能标准和管理体系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和劳动者保障提供基础。

  目前,新职业的发布主要包括职业名称、职业定义、主要工作内容等,尚未涉及职业技能标准和管理体系,这意味着新职业的发布,仅仅是职业建设的开始。新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管理体系涉及产业发展和劳动者参与,既是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也是多主体利益相互协调的结果。因此,新职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同时,由于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与管理体系本身属于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推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积极参与,通力合作,最终产出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职业技能标准和管理体系。

  同时,职业技能标准和管理体系建设也是支持新职业长期发展所必须。从职业社会学的研究看,成熟稳定的职业应该实现3个目标:赋予从业者以尊严;提升社会对该职业的认可度与信任度;以一定标准维持从业者的数量。因此,只有建立了职业技能标准和管理体系的新职业,才能够得到社会和从业者自身的认可,成为成熟稳定的职业。

  从2019年之前新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建设经验看,新职业发布后,其配套的职业技能标准发布往往需经历一定时间。应加快新职业的技能标准建设,让从业人员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工资待遇有不断提升的空间,为新职业从业者建立晋升发展通道。新职业从业者可以不断对标技能标准,找准自身定位,弥补自身差距。技能优秀的从业者,能够看到努力工作的发展前途,愿意更好地服务客户;技能不足的从业者也可能会被淘汰,这有利于职业整体健康发展。

  新职业的技能标准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前瞻性,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职业技能标准是公共职业技能培训的抓手,也是经政府授权后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基础。未来可以考虑在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基础上,推出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甚至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对接,推动新职业向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此外,规范新职业的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新职业长期发展。任何一个职业进入到社会中,其发展都受到从业者自身、职业或行业协会规范以及政府规制等方面的影响。市场与政府的力量会共同塑造该职业的管理体系。越是能够尽早形成统一、完善、明确的管理规范与标准,越有利于吸引更多从业者进入,也容易使职业受到社会普遍认可。

  当前,在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新职业。各类新职业,特别是以互联网平台为组织基础的新职业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在工资、工时、福利、行为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和政府规制。目前,在已经公布的新职业中,广受关注的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都属于新就业形态,在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等方面的规则尚不明确,容易出现损害从业者、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其他以传统企业方式组织的新职业,也需要在行为准则、操作规程、健康安全、评价培训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流程机制,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作者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法律与制度供给保障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

    就新业态从业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林嘉。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