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实现价值观的理性构建-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实现价值观的理性构建

何丽梅
2020-09-18 09:45:27  来源: 人民论坛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一个城乡双向“拉扯”的社会环境中,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两栖”性,这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不仅阻碍了其自身发展,更引发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对此,城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利益机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价值观的理性构建。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 价值 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根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所发布的数据,以80、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据了农民工总量的50.6%,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取代传统农民工的地位。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一个城乡双向“拉扯”的社会环境中,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两栖”性,从而加剧了他们的价值困惑。要想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价值观的理性构建,就必须要认清其意识特征,精准施策,解决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观念“两栖”的具体体现

  发展意愿强烈,但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相比于父辈,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更期待成为真正的城里人,渴望获得职业上的进一步发展,而并非只是把城市当做自己的谋生地,最终回归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如,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希望能够从事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一直作为产业工人的意愿较低。然而,他们在享受城市繁华的同时也被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裹挟前行,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与失落感,从而造成了一种复杂的意识情感。此外,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会使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经济条件、医疗与社会保障、子女入学都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难以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挤压下,新生代农民工会产生失落感。

  义利观与功利观并存。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民风淳朴的乡村,受到传统义利观的浸染,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主张,对传统社会伦理具有深刻的认同。然而,新生代农民工也见证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将金钱与财务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甚至还有部分人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功利心也越来越重,集体利益不再是他们的最高追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优先选择个人利益。还有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产生了“唯钱论”的行为准则,比如,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不在意自己对企业的情感归属,只把收入作为是否跳槽的依据,这也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离职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既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基础,同时其价值观也正在遭受一些不良思想侵蚀,导致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存在对峙状态。

  消费观念存在冲突。人的观念会随着生存的社会环境而发生变化,乡村与城市的生活存在很大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在城乡迁徙进程中开始发生变化。从消费行为来看,对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必需品消费在其消费结构中占比较高。伴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他们对于精神类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他们不再满足于低水平的生活性消费。实际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经济收入依然较低,普遍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会进一步激化价值观的矛盾与对立。

  总而言之,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夹层”群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其思想观念的两面化特征突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异化的价值观,并引发了内在的情感与认知冲突,不利于其自我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新生代农民工亟待构建理性的价值观。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的主要路径

  强化城镇化建设的文化考量,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规模逐步攀升,同时城镇化也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生活背景,城镇化建设须夯实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的文化根基,重视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文化发展。一是扩大城市公共文化便民服务。实际上,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旧存在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依然面临着文化鸿沟。对此,应重点加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比如,可以在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密集的工业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区开设便民书屋,在公交地铁上发展“微图书馆”等文化服务,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便捷的文化服务;二是创新文化产品开发,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政府部门应加大涉农文化产品开发财政支持力度,依托社会公益组织、文化企业推出一些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情境的文化产品,为他们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态环境。比如,可以将国家政策、社会热点新闻采用接地气的方式通过微信、微博等向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社区传播;三是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夯实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基础。

  完善利益机制,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正向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社会生活的根本要素是物质生活的生活方式,而并非是人的意识。价值观培育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培育必须具备合理的利益机制,为其提供必备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应立法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常态增长机制,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此外,还应在新生代农民工集中的产业推广工资协商机制,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薪资待遇议价权,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积极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多方协同发力,逐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水平;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障兜底。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其价值观正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政府部门应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还应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完善弹性社会保障机制;三是加大公租房、廉租房供应量,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需求。目前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尚不能满足其购房需求,但大多数地方政府所配备的公租房、廉租房标准都相对较高,新生代农民工申请面临较大困难。当前,要优化公租房、廉租房的供应链,降低申请标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需求。

  拓展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路径,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引导力。思想教育能够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拓展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基层党组织应重点关照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需求,全面发动工会、企业等组织力量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规范化、常态化思想教育,丰富思想教育渠道;二是注重思想实践教育。思想教育源自实践而又必须要回归于实践。应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倡导实践性思想教育。企业应倡导新生代农民工践行职业道德,社区党支部应积极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爱心公益活动、社会文化活动之中,在实践中强化他们的思想认知;三是畅通网络教育渠道。作为网络新一代,网络媒体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渗透力相对较高,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他们建立社会关系、接收信息资讯的重要方式,利用网络媒体采取接地气的思想教育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对思想教育的亲近感。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弱化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功利主义是导致新生代农名工价值观利益化的根本原因。对此,必须要以义利观培育为入手点,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一是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集体价值实现之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集体做贡献,实现个人与集体的相互成就,走向共赢;二是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科学看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正确的路径实现个人价值。当前,城镇化建设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客观上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在转型发展的过渡期,新生代农民工必须要提升自己的认知,理性看待社会矛盾,平和自己的心态,通过长期努力促进自我发展;三是倡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物质与精神并重的思维导向,将精力放在更高层次的精神发展层面,绝不成为物质的奴隶。

  (作者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许佳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心理困境与突破路径》,《农业经济》,2019年第4期。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艾思奇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贡献

    艾思奇很像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为暮霭沉沉的旧中国盗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天火”。

  • 竭忠尽智 执着探索

    今年8月30日,是张闻天同志诞辰120周年。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不可能”是如何变成“可能”的

    串起一个个“大事件”以及“小细节”,可以更真切地感触到新中国71年的峥嵘岁月,可以看到几代中国人是如何用汗水、智慧乃至鲜血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