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在新时代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申富强
2020-12-23 09:03:45  来源: 光明日报

  劳动模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平凡历程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为祖国繁荣富强而拼搏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5年4月,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2020年11月,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当代中国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都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用伟大的劳动和创造托起的。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为党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在那段岁月里,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劳动模范,成为新中国“最美的人”。“马恒昌小组”在29年中累计完成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实现技术革新840多项;铁人王进喜率领钻井队艰苦创业,不仅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还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为我国石油事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邓稼先在美国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坚定不移回到祖国,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卓越功勋。申纪兰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带领“娘子军”苦干多年,最终给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邢燕子放弃回天津市区工作的机会,回乡务农并组织“邢燕子突击队”,奋发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袁隆平自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并为随后的大面积种植奠定了基础。“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这一时期劳动模范们的巨大影响跨越时空,他们身上体现的坚强劳动意志和伟大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是我们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铸就。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改革开放以来,如何通过改革激发社会活力、汇聚全体劳动者的勤劳智慧加快生产力发展,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的迫切需要。1980年3月,全国总工会颁布《劳动模范工作暂行条例》,确立了劳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新一代的劳模是现代化意识和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代表,是一支集生产、科技、指挥、经营于一身的‘全能型’的队伍”。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劳模,除了吃大苦耐大劳的“老黄牛型”劳模,还有许许多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被誉为“新时期铁人”的王启民、“知识工人”邓建军、“马班邮路”王顺友、“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战斗在钢铁一线的焊接专家艾爱国、发明“王码五笔字型”推动汉字信息化的王永民、“当代活雷锋”郭明义、“产业工人典型”许振超、“蓝领专家”孔祥瑞、“工人发明家”包起帆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广大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在广大劳动者付出血与汗的艰辛劳动基础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福祉日益增进。其中,以劳模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功不可没,劳模——这些优秀的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岗位作为创造人生价值的最佳平台,用生命倾情投入去创造劳动的辉煌,享受劳动的乐趣,书写发展的篇章。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经济社会恢复走在全球前列。在这场伟大实践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被表彰的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逆行而上的医务人员,常年奋战在精准扶贫路上的基层工作者,有埋首科研勇于攀登的专家学者,投身车间高质高效生产的一线工人……他们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只是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但他们以爱岗敬业、拼搏奋斗、果敢担当的精神诠释了劳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把优秀品质集中凝聚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筑牢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以劳动圆梦,以奋斗起航。2021年,我们即将迎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为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模、热爱劳模、学习劳模的良好氛围,培养全社会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扬优良传统,承担历史使命,激励千千万万劳动者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勤于创造、勇于奋斗,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全面焕发人民的劳动热情、释放人民的创造潜能,我们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在新时代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创新工程”党建基地教授)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观点撷英】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更好发挥作用

    12月19日,首届劳模创新工作室论坛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行。论坛上,多位负责创建和运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劳模和企业代表,总结分析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创造为企业增效和提供人才保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当下面临的问题。

  • 【工作研究】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服务水平的思考

    工会在加强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过程中,要主动作为,探索共建共联的有效路径,围绕职工所需,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发挥作用,实现服务水平提升。

  • 【热点思考】构建“共享+工会”工作机制的建议

    “共享+工会”工作机制借助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以智慧工会平台为中心,把众多企业、工会与职工聚合在一起,发挥服务共享低成本、优势互补高效率的优势,让工会服务更为人性化。

  • 弘扬“三个精神” 铸就大国重器

    中国航发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劳动圆梦,以奋斗启航,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奋力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新征程,创造新的业绩、铸就大国重器。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