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个精神” 铸就大国重器-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弘扬“三个精神” 铸就大国重器

方萍
2020-12-28 07:50:3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观点

  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航发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劳动圆梦,以奋斗启航,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奋力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新征程,创造新的业绩、铸就大国重器。

  劳模精神彰显工人力量,大国重器承载强国复兴。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简称“三个精神”)的科学内涵,并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认识“三个精神”内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三个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党的领导和培育下形成的,是在我国建设、改革特别是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形成的,是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特别是铸就大国重器的拼搏奋斗中形成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垄断,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铸就了大国重器,也立起了精神丰碑。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历程也是如此,虽然是从零起步,但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修理引进、测绘仿制、改进改型到自主创新的历程,形成了“国家利益至上”“把一切献给党”的价值理念。

  2016年8月28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富国强军战略高度出发,作出成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航空发动机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人以精神立,业以精神兴。从伟大事业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拼搏奋斗中凝聚的精神力量,是最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中国航发广大干部职工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深刻领会“三个精神”的科学内涵,传承“听党话、跟党走”的军工红色基因,筑牢许党报国的信仰之魂,把准聚焦主业的战略定位,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铸造大国重器的伟大事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准确把握“三个精神”要义,勇做科技报国排头兵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领会“三个精神”的核心要义,必须牢牢扭住爱国主义、改革创新这两个关键,将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上下贯通起来,深入思考“三个精神”对于国家、民族、事业的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回顾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模范,无一不是爱党爱国的楷模;回顾新中国航空发动机历史上的先进典型,无一不是许党报国的典范,家国情怀是他们的共同品质。不少老一辈航发人有着与钱学森一样的经历,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幼年目睹日寇飞机轰炸惨状,立志“航空救国”,新中国成立前辗转回国,把三分之二的生命献给了航空发动机事业;我国航空材料泰斗级人物颜鸣皋,归国之路异常艰辛,几经波折才得以成行。他们都是有形的价值观、鲜活的正能量。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如同攀登尖端科技的“珠峰”。在新时代推进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征程中,必须弘扬老一辈航发人“国为重、家为轻,择一事、终一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担当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使命责任,把铸造航空发动机这个工业之“心”与爱国奉献这个红色之“心”统一起来;必须下大力气培养造就更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建设航空强国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奋力践行“三个精神”,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大军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三个精神”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强调,并指出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是内力和外力的关系,它从内部唤醒每一位劳动者不断追求做到最好的自觉。工匠精神与劳动精神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没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很难有出色的成就和骄人的业绩。

  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一个行业、一个事业发展的关键。中国航发黎明公司高级技师洪家光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航空发动机研发是一个技术精深、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一型先进发动机的研发周期要二三十年,最需要科研人员有笃定的内心,能耐得住寂寞。航空发动机是最复杂、最精密的工业产品之一,大到设计生产制造、小到车铣刨磨钳,都需要从一道小工序、一个小工件做起,没有一大批怀揣匠心干事业、情系动力博蓝天的能工巧匠,很难铸就国之重器。

  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必须加快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要大力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培养更多领军型科技人才和专家队伍,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要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在党员骨干中建强推进科研攻关的“铸心”新长征突击队,在职工队伍中持续举办“为航发尽责、为专项建功”劳动竞赛,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百团大战”活动,搭建人才平台、打造人才矩阵。

  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航发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劳动圆梦,以奋斗启航,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奋力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新征程,创造新的业绩、铸就大国重器。

  (作者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观点撷英】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更好发挥作用

    12月19日,首届劳模创新工作室论坛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行。论坛上,多位负责创建和运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劳模和企业代表,总结分析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创造为企业增效和提供人才保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当下面临的问题。

  • 【工作研究】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服务水平的思考

    工会在加强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过程中,要主动作为,探索共建共联的有效路径,围绕职工所需,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发挥作用,实现服务水平提升。

  • 【热点思考】构建“共享+工会”工作机制的建议

    “共享+工会”工作机制借助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以智慧工会平台为中心,把众多企业、工会与职工聚合在一起,发挥服务共享低成本、优势互补高效率的优势,让工会服务更为人性化。

  • 弘扬“三个精神” 铸就大国重器

    中国航发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劳动圆梦,以奋斗启航,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奋力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新征程,创造新的业绩、铸就大国重器。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