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鳞:东西方戏剧互鉴的探路先锋-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学者

罗锦鳞:东西方戏剧互鉴的探路先锋

刘江伟
2019-07-10 09:20:03  来源: 光明日报

罗锦鳞近照 本报记者刘江伟摄/光明图片

  82岁的他,一生都在追求东西方戏剧的融合,一直尝试用中国戏曲演绎希腊戏剧。他创作的《俄狄浦斯王》,是在中国正式公演的第一部古希腊悲剧,当年曾震撼中国戏剧界。

  82岁的罗锦鳞很“潮”。电脑、微博、微信、拍照,样样精通。如果你是他的微信好友,朋友圈经常会被他“刷屏”。他出去讲课,专门建微信群,随时跟学生讨论。采访期间,他的微信不断响起。有时正说着,头轻轻一转,瞥向手机,又有新消息传来。

  去年,他把古希腊喜剧《鸟》搬到中国舞台。罗锦鳞一直琢磨怎么让戏好看,就问最近啥时髦,有人跟他说“说唱”。他一拍脑袋,说唱不正适合歌队吗?于是,8只鸟化身的“歌队”,除了有欢快的舞蹈,还有大段的说唱。

  罗锦鳞一生追求新。1984年,罗锦鳞开始执教中央戏剧学院干部进修班。学生要表演毕业剧目,罗锦鳞就给出两个备选剧目:《哈姆雷特》和《俄狄浦斯王》。但《哈姆雷特》已演出很多次,很难再有新意。于是,罗锦鳞就准备排演《俄狄浦斯王》。这简直不可思议!《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反映宿命论的悲剧,跟当时中国盛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相悖,无人敢碰。罗锦鳞找到当时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晓钟,征求他的意见。徐晓钟完全赞成,“老祖宗的戏早就该排了”。有了院长的支持,罗锦鳞的想法更坚定了。1985年下半年,《俄狄浦斯王》开始排练,1986年春首演,这是在中国正式公演的第一部古希腊悲剧。

  《俄狄浦斯王》如一声惊雷,震撼了中国戏剧界。原定只公演5场,后来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加演到20多场。当时戏剧界,有南北派之争,也就是“写意戏剧”与“写实戏剧”的论争。两派看了《俄狄浦斯王》后,都很兴奋,声称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理论依据。1986年,罗锦鳞带着《俄狄浦斯王》参加第二届国际古希腊戏剧节,影响很大,德尔菲大街小巷都是《俄狄浦斯王》的海报。演出后开研讨会,希腊文化部长紧紧抱住罗锦鳞,激动地说:“我们真应该学习中国人是怎么认识古希腊戏剧的。”

  在罗锦鳞家的客厅,挂着一幅特殊的图片,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签名。“这是《俄狄浦斯王》首次在希腊演出的海报,上面有近百位艺术家签名,很多艺术家在国际上都首屈一指。”罗锦鳞指着海报,仔细辨认签名。那段时光,仿佛又重新闪现在他的脑中:舞台,灯光,音乐,鲜花,欢呼声在剧场久久回荡。

  第一部希腊戏剧很成功,但罗锦鳞觉得还有缺憾。《俄狄浦斯王》只是让中国人演希腊戏剧,怎么让古希腊戏剧“本土化”?1988年,罗锦鳞带着话剧《安提戈涅》到希腊演出时,时任欧洲文化中心主任伯里克利斯·尼阿库先生建议:“中国戏曲举世闻名,何不用戏曲的形式来演绎古希腊悲剧?”一言点醒罗锦鳞。正巧这时,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裴艳玲找到罗锦鳞,希望能合作排一部戏。罗锦鳞心想,梆子沉郁悲凉、唱腔高亢、富有情感爆发力,很符合希腊悲剧精神。一拍即合,他们决定用河北梆子演出《美狄亚》。

  不同国别,不同戏剧形式,想合二为一,谈何容易。有人曾用京剧演出《奥赛罗》,演员上身穿英国戏服,下身穿中国裙子,一出场,台下观众笑倒一大片。罗锦鳞吸取教训,不用“拼合”而用“融合”。他心想,川剧有“帮腔”、京剧有“龙套”和“捡场”,这不就是希腊戏剧的歌队吗?他还把希腊神话中“金羊毛”的故事加入戏中,正好展示戏曲的四功五法。

  罗锦鳞没想到,《美狄亚》首演后,受到国内外观众追捧。该剧先后赴希腊、意大利、法国、哥伦比亚多国演出。在意大利米兰演出时,《美狄亚》的演员还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唱起了“对台戏”——他们在同一条街道上的两家剧院同时演出,《美狄亚》的关注度竟然更高,连剧场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更难得的是,一出戏“捧”出两个梅花奖。1995年,第二版《美狄亚》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青年团合作,彭蕙蘅因此剧获得了当年的梅花奖;2003年,该剧又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出,刘玉玲获得梅花奖二度梅奖。罗锦鳞也被希腊克里特岛政府授予“荣誉公民”称号。

  用中国戏曲演绎希腊戏剧,罗锦鳞一直是探路先锋。“我一开始就追求东西方戏剧融合,让中国人看改革的戏曲,让外国人看典型的中国戏曲。”罗锦鳞时常提起戏剧先驱欧阳予倩,后者的一句话一直刻在他心中:“不懂中国戏曲,就没法做‘中国’导演。”

  退休以后,罗锦鳞没闲着,每年排一部新戏。今年6月,由他担任总导演的儿童剧《小贝的书柜》在浙江上演。不过,他身边多了一位“贴心小棉袄”——他的女儿罗彤从希腊回国发展。罗门三代,有说不尽的希腊情缘。父亲罗念生是翻译家,翻译希腊名著30余部;女儿在希腊传播中国文化20余年,创办了希腊第一个民间中国文化中心。

  “东与西,虽说是两个方向,我的想象,在相接的中央。”这是罗念生早年的诗,也是罗锦鳞一生的信条。东方与西方,传统与革新,已过耄耋之年的罗锦鳞仍在摸索,寸刻未停。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企业工会要以职工为中心做到4个强化

    工会要忠诚党的事业,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这充分表明了工会工作的政治定位和工会组织的政治属性,为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就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坚定信心,明确政治方向,切实承担起工会组织引领广大职工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工会干部学校要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工会干部学校作为工会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素质提升的主阵地,就是要为党联系职工群众培养得力助手,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干部专业化素质,培育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扛起新时代工会组织的使命担当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各级工会要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扛起新时代工会组织的使命担当。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部署和谋划,这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随后,湖北审议通过了《湖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中央精神。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