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芝风:从理工女到京剧名旦-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学者

胡芝风:从理工女到京剧名旦

熊 姝
2019-12-04 09:08:02  来源: 光明日报

  胡芝风 李跃摄

  81岁的她,当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中途却转行做了京剧演员,成为梅兰芳的关门弟子。在艺术芳华绽放最精彩的时刻,她又告别舞台,转身搞起戏曲理论研究。中国少了一个科学家,却诞生了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

  从清华的理科高才生,转行成为京剧演员,又从演员成为学者和导演,81岁的胡芝风一生颇为传奇。

  11月18日,胡芝风从苏州风尘仆仆地赶赴北京,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了一场题为《戏曲表导演艺术的美学精神》的讲座。4个小时的讲座,她的一双眼睛始终熠熠生辉,那种浑身是劲儿的样子,完全不像一位耄耋老人。她说,只要谈戏曲就不累。对戏曲艺术的爱,已经浸入她的骨子里。

  1938年冬,胡芝风出生于上海,家境殷实。还在襁褓中时,她就常被外婆抱着去听绍兴戏。小时候,父亲对胡芝风的兴趣爱好全力支持,骑马、游泳、芭蕾,她样样精通,可最爱的还是京剧,甚至长大想唱戏。大户人家的小姐,怎能去干“下九流”?家里对她入梨园行的想法反对声一片。父亲比较开明,请来当时的京剧名伶吴继兰为她进行京剧开蒙。

  考大学时,无法违拗家人的意见,胡芝风考取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可那份与京剧的情缘始终难以割舍,她最后背着刀枪把子来到清华园,一边遨游于科学的海洋,一边吮吸着艺术的芬芳。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徘徊良久,胡芝风内心的天平最终还是倾向了后者。中国也许少了一个科学家,但却诞生了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

  1959年,在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的推荐下,胡芝风拜梅兰芳为师。一见面,梅兰芳便称赞她学京剧的决心,风趣地称她为“大学生小徒弟”。拜师那天,胡芝风平时所仰慕的欧阳予倩、荀慧生、萧长华、姜妙香、俞振飞、言慧珠等,都到了现场。胡芝风恭恭敬敬地向梅兰芳夫妇行跪拜叩头礼。梅兰芳高兴地对同仁们说:“我年纪大了,本不打算再收徒弟了,可是,芝风是大学生来从艺,我心里高兴,就破例再收一个,算是关门徒弟吧。”师从梅兰芳的那段日子短暂而快乐,“梅先生不仅讲唱腔、身段、技巧,也讲绘画和雕塑”,胡芝风坦言,梅兰芳的创造精神对她的艺术道路影响深远。

  胡芝风的成名作是京剧《红梅阁》。1962年,风华正茂的胡芝风已是苏州市京剧团的主演。她在上海观看了李玉茹主演的京剧《红梅阁》,一下子被剧中李慧娘圣洁的形象吸引住。她将全剧内容用速记法记录下来,随后吸收芭蕾的成分进行大胆再创作。胡芝风主演的《红梅阁》曾在武汉连演30场,打破了当地演剧场次的纪录。

  然而,好景不长。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胡芝风因主演《红梅阁》这部“鬼戏”而受到批判,她的艺术生命像《红梅阁》中李慧娘的魂魄一般,飘忽于天地无光的暗夜中。“美哉慧娘,临别依依”,她不得不与心爱的李慧娘告别,而这一别就是17年。

  1979年春天的一个午后,剧团突然通知胡芝风要重排《红梅阁》。“红梅阁”三个字如同天雷勾动了地火,在胡芝风的心头炸响。夜深人静,辗转难眠的她梦游般地走进排练厅,默默地打开电灯,换上练功服,在舞台上孤寂地旋舞。17年啊,还能找回李慧娘吗?胡芝风心头五味杂陈,泪如雨下……

  年届不惑的胡芝风,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对《红梅阁》有了新的认识,她对剧本进行了修改——李慧娘作为美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封建顽石压迫下突兀傲然挺立的一枝红梅花,《红梅阁》由此更名为《李慧娘》。在表演上,作为李慧娘的饰演者,胡芝风在继承传统表演程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花旦、青衣、刀马旦、武旦等行当。为追求李慧娘的舞蹈美观,她还大胆运用了芭蕾舞。胡芝风在《李慧娘》中的创新,当时被有些人斥为“离经叛道”,但这并不能阻挡她革新京剧的步伐。

  《李慧娘》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上海演到北京,从北京演到天津,从天津演到香港,最后一直演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前后演了600多场,掀起了一股文化旋风。有评论这样评价她:“给古雅的京剧灌注了新鲜血液,在北京观众中产生的影响,就像当年四大徽班进京,冲击了宫殿艺术,推动了京剧改革。”

  1985年初,在艺术芳华绽放最精彩的时刻,胡芝风意外地收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的招生简章。招生简章说,办这个研究班“可以使胡芝风这样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得到系统学习理论的机会……”

  谁都没想到,胡芝风会告别鲜花和掌声,一头扎进象牙塔,坐起了冷板凳。两年的理论学习,胡芝风成绩优异。毕业时,中国艺术研究院希望她留院工作,充实戏曲表导演理论研究的力量。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她毅然决定告别华丽的舞台,转身做一名朴素的学者。

  胡芝风潜心于戏曲表导演理论研究,先后出版了《艺海风帆》《胡芝风谈艺》《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戏曲艺术二度创作》《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戏剧散论》等专著。理论研究之余,她依然坚持创作。在她指导的60多部戏中,有12位演员先后摘得“梅花奖”。

  如今,81岁高龄的胡芝风居住在风景如画的苏州,但她似乎无暇欣赏江南美景。她经常拉着行李箱在全国各地来回奔波,为中国戏曲艺术继续忙碌着……我们的采访一结束,她马上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展开下一段戏曲旅程。

   (作者:熊姝,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