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声音,总能让我们感到温暖-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有一种声音,总能让我们感到温暖

王建柱
2020-03-20 16:13:12  来源: 解放日报

  当阴霾遮住了月光,

  当万家灯火关闭门窗,

  当城市小区隔离封巷,

  疫情把庚子年的时光捆绑。

  武汉告急,

  一场看不见的战役打响。

  武汉会战,

  一场与病毒殊死的较量。

  说是战斗,却看不见硝烟炮响,

  说是战斗,只是一身白色行装。

  你们冒着疯狂的新冠前进,

  挺着胸膛用热血与生命冲上。

  ……

  在全民抗疫的时刻,这首名为《民族的脊梁》的长诗经他饱含深情的声音念出,让人感动落泪却又内心充满温暖和希望。他就是80岁的陈铎,以自己那美好的声音表达一个美好的心愿:“捧一束北国的丁香告慰倒下的勇士,送一坛南国的琼浆献给征战的兵将。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是民族的脊梁。”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迹,迄今为止还保持着纪录片收视率的“神话”。在其中担任主持人的陈铎也因此名满天下,他以鬈发飘逸、大气儒雅的哲人形象和胸怀古今的诗人风采,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元旦过后,我就打算去采访、拜见这位八旬老人,由于后来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重,这个计划一再推迟。前几天我打电话问候,同时了解他最近一段时间的活动安排。我们交谈的话题自然又与最近的疫情紧密相关,我了解到,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协会和北京松雷文创集团共同制作出品了影视诗歌《民族的脊梁》,由陈铎担任朗诵,这部作品深情地讴歌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和英勇壮举。陈铎对我说:“那时疫情很严重,大家都不敢出门,作者把稿子发给了我儿子陈雷,我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赶到了儿子的工作室进行录音。说实在的,那几天,我被抗击疫情中的那些众多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录制过程中,我特别在很多地方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一口气录制了三个版本。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点赞。”

  十多年前陈铎就说过,“我不当主持人可以,但下辈子我还搞电视、搞广播,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我都愿意。这几十年来我干过许多行,但都跟电视和广播有关,即使当年我不上北大,我也不后悔,否则我比现在还要书生气,还要不懂社会。但我懂工农兵,懂共产党。我在以我的方式爱着祖国和人民。”让我们走进陈铎60多年的艺术人生,从所撷取的几朵浪花、几个瞬间中,去解读陈铎毕生持守的追求和信念。

  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上

  上世纪50年代,陈铎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的听众之友,经常参加电台的活动。有一年,中央广播电视实验剧团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招生,此时陈铎正在等着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抱着好玩的心态去参加剧团考试。第一试考普通话,很容易就过关了,接着再考第二试、第三试。所有考试结束后,剧团的一位领导对他说已被录取了,而陈铎却不愿意去,他说:“我要上大学,这种考试我只能是玩玩儿。”那位领导吃惊而严肃地对他说:“玩玩儿?广播电视是党的事业!岂能玩玩儿?”这句话从此深深地刻在了陈铎的心上。

  “那时候,既要面对话筒,也要面对镜头。把话筒、镜头、舞台这三种东西糅在一起,这些都是日常工作。语言、音乐、音响是广播的三要素。有一年,剧团的音乐音响组三个成员都生病了,眼看着就要垮台了,组织安排我兼搞音乐音响。那时候只有服从,没有选择。工作就是干革命,分配给你什么工作,你就要做,而且一定要干好。”陈铎回忆说。

  之后,陈铎在《花园》等多部舞台剧中都有上佳表现,无论角色大小、无论台词多少,他总能表演出不一样的味道和效果。

  陈铎是中国电视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见证者和参与者。1960年,陈铎因表现出色获得中央广播事业局“五好青年”奖。也就是从1960年开始,陈铎经常一人身兼多个工种。上世纪60年代,经常有一些政治任务,工作量也非常大,他曾创造过连续工作6天5夜没睡觉的纪录,各项工作交叉着干,演员、音乐、音响、摄影等一肩挑。他说:“那个年代,只要肯干,就有的是工作。此外,我还写过电视剧本、主题歌,自己作过曲,还做过体育解说,给张之当助手。那时候就有这个胆子,这个胆子从哪儿来?是工作需要。你不干谁干?”

  讲起当年“从天而降”到舞台上演个小角色,然后马上“飞天”,继续到控制间尽心尽力做好幕后工作的趣闻,陈铎简直就像孩子一样兴奋:“那会儿的音响、音效等幕后工种大都是在舞台上面的控制间,那时我真有点像孙悟空了,会七十二变了,而且还得变啥像啥,一会儿‘从天而降’,一会儿又成了‘飞天’。”

1 2 3 共3页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协同和韧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将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我们正在目睹一场针对不确定性所作的反应。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