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疫情让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

2020-08-26 11:18:08  来源: 光明日报

 8月8日晚,泰国国家旅游局和企业在曼谷联合举办首场“嘟嘟车”音乐会。新华社发

  7月13日,老师在缅甸仰光一所学校门口为前来报到的学生测量体温。 新华社发

  8月14日,人们戴着口罩走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街头。新华社发

  7月26日,游客在泰国东部旅游胜地沙美岛享受假期。新华社发

2 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

  虞群: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再次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病毒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各国必须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才能最终战胜疫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颂邦·沙宛邦:病毒无国界,对人类实施的是无差别攻击。在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切实需求,蕴含着深厚的智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守望相助,体现了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疫情暴发初期,大多数东盟国家都对中国给予了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泰国拉玛十世国王亲自致函习近平主席,对疫情感染者表示慰问。巴育总理录制视频,为中国鼓劲加油。泰国旅游局、曼谷市政府等政府部门也录制视频,慰问中国民众。疫情蔓延至东南亚后,中国大使馆、军队、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东盟国家捐赠了大量医疗防护物资。中国与东盟还专门召开抗击疫情特别外长会,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在共同抗疫方面的合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明确表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这种伟大的情怀和对世界人民的关爱,与美国政府一己利益至上,企图以独断专行来取代国际治理相比,高低立现。

 尼提·玛哈暖:泰中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血缘相亲,有众多相似之处。两国在使用传统医药方面都有悠久历史且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医在泰国影响日盛,泰国卫生部已经正式批准中医在泰合法化。泰中两国可以在传统医药合作方面走得更深更远。我所在的朱拉蓬公主医学院正与中国相关部门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中泰天然药物研究院,覆盖养生保健、药物研发生产、专业人才培养等众多领域。两国可以从传统医药合作出发,继而扩展至卫生健康其他领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将泰中卫生健康合作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卫生健康合作的样板,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朱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确实给中泰两国建设命运共同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2020年上半年,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成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泰合作与战略交往,对于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泰之间近20年来已经建立和形成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两国政府大力推动“澜湄合作”,涉及南海沿岸与周边国家合作的“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也在酝酿与讨论中。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生动地告诉中泰两国人民,区域化合作不仅仅是经济、商业、旅游、文化以及道路和交通,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健康和卫生领域启动合作,建立起疫情和生物安全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未来的生物病毒传播及时做出常态化的检测、预警、信息传送、联合应对以及医疗用品和医护力量的区域性调动和配置能力,全力打造中泰两国、中国和东盟双方的公共健康和卫生合作制度。这样,下一次疫情可能暴发之前,我们就能在信息和数据上互通有无,检测和预警协调及时到位。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对中泰两国都是重大挑战,但加强两国合作的前景和路径却前所未有地清晰和明确。建立中泰、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事实上展示了双方作为不可分离的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召唤。

虞群: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公共卫生合作方面富有经验。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召开特别会议,开展务实合作。此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又联手合作,共同应对禽流感等多次公共卫生安全挑战。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与东盟国家事实上已经成了卫生健康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久,中国与东盟国家又及时召开抗击疫情特别外长会,体现了浓厚的共同体意识。在这次会议上,外长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高呼“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东盟加油!”这一画面至今感动和鼓舞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民众。中国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必须在防疫中反思,在抗疫中总结,加强协调合作,提升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健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3 后疫情时代推动亚洲国家共同进步

  虞群:当前,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国际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复杂的演变。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加剧了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

 颂邦·沙宛邦: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正在重塑世界秩序,未来的国际政治图景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过去10年间,国际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种面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所实行的外交政策具有利己主义和偏离现实的特征,导致美国每况愈下。与此同时,中国在各个方面都稳步发展,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外,以中国、印度、韩国和东盟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群体性崛起,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外交进取,推动亚洲国家共同进步,这一时代可以被称为“东方崛起时代”。世界各国均应做好准备,以适应正在发生的变化,即:中美两个大国在贸易和战略方面存在矛盾与竞争,且未来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全球化发展为一些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导致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贫富差距增大;世界经济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

  虞群:您将当前这个时代命名为“东方崛起时代”。2017年东盟十国加中日韩经济总量占全球27%,分别超过美国与欧盟。按购买力平价标准衡量,2019年亚洲GDP全球占比为34%,而美国与欧盟合计占比为31%。

  朱锋: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战略格局正面临很大的变数。美国片面地将疫情视为国家间权力竞争的重要时刻,担心抗疫和防疫的国家经济和政治成果会导致不利于美国的国家间权力再分配,尤其担心首先取得阶段性抗疫成果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合作抗疫、团结抗疫本应该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方案。但美国政府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偏袒中国”,竟然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期停止对世卫组织的资金捐助,甚至宣布退出世卫组织。美国部分政客还根据国内政治需要将国内疫情“甩锅”中国,为竞选制造机会。中国政府坚定地拒绝被美方一些人的疯狂所绑架,既不随其对抗节奏起舞,又对其胡作非为进行坚决的反击。我期待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内的地区新安全合作机制能够进一步增强。中泰关系完全可以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东盟合作的助推器,中泰合作更可以成为后疫情时代国际战略格局稳定和建设性发展的牵引力。

颂邦·沙宛邦:美国的衰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性挑战更为紧迫。但是,美国却打着所谓的“美国优先”旗号,推卸国际责任。美国的做法无疑恶化了地区环境,加剧了全球治理困境。对于美国的战略企图,东盟国家心知肚明。近年来,东盟国家和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疫情结束后,我们依然会继续推动。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规划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泰国的“东部经济走廊”建设、泰国4.0建设都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我们衷心希望中国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

 朱锋: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将更顾及亚洲和全球的稳定与安宁,更关注中国的国际角色和大国责任,继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履行中国担当和中国责任。泰国对中国立场的理解是对我们的重要支持。

  后疫情时代,在稳定大国竞争、恢复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振兴各国经济以及推进区域化进程和全球治理机制等各个领域,国际社会都将面临新的沉重任务。尤其是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萧条、贫困化在世界范围内重新上升、相当一部分国家社会动荡以及全球气候和环境持续恶化,都将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真诚希望我们的诚意与合作意愿能够最终让美方一些人悬崖勒马,更希望美国政界能够重新关注中美对抗给两国人民和世界带来的伤害与风险,中美关系能够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请泰国朋友对中方的决心保持信心。

  中国珍惜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基础上赢得的发展机遇,坚信开放、合作、包容才能带来的地区与全球的长治久安。中泰全方位合作、中泰人民的相知相亲,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的重要动力。后疫情时代,中泰关系将大有作为。

 虞群:2020年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而言是一个特殊年份:中国与越南、缅甸、印尼建交70周年,与泰国、菲律宾建交45周年,与新加坡建交30周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不仅在抗疫中表现良好,而且今年前5个月双边贸易总额逆势上扬,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通过共同抗疫,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兄弟情谊更加深厚,命运共同体意识前所未有地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明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是双方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相信,进入而立之年的中国-东盟关系将更加成熟自信,双方建设更为紧密命运共同体的步伐将更加稳健有力。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