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若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熊若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熊若愚
2020-11-18 16:27:49  来源: 成都日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科技自立自强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长期居于世界科技前列。然而,进入明代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落伍了;到了近代,科技落后成为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研体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华民族是注重自立自强的民族。中国人自古就崇尚“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生信条。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新时代,我们一定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勇立时代潮头必须科技自立自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科技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关键,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够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发展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富强。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就一定能乘势而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我国已具备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创造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的同时,科技事业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突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强化从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凝练科学问题,加强以原始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在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纳米、干细胞、脑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我国科学家的前沿探索能力显著增强。

  在战略必争领域,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卫星导航、深海探测、资源勘探、超级计算等领域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不断优化,打造科技创新“国之重器”的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取得了在战略必争领域的发展主动权。

  在应用研究领域,我国科技工作者着力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成果转化,在移动通信、高速铁路、大飞机、高端装备等产业实现了“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有的还跑到了“无人区”;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风电等产业领域,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特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以实战应用为导向加强科技攻关,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方面取得一批务实管用成果,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科技成果。

  在充分看到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基础研究能力还比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短板,企业创新能力还有待增强,创新生态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新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力量统筹,努力补齐短板,夯实创新根基,努力争取早日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 着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绝不是一件轻轻松松就可以干成的事情。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科技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狠抓创新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基地平台进一步体系化、协同化,加快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公共卫生、重大灾害等应急科研能力建设。创新科技组织模式,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完善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遴选和支持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加快推进关键领域科技攻关,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领导和支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大科研投入,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拓展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世界主要创新国家开展多层次、广领域科技交流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强数学等基础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完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现机制,在实践中培育锻炼青年科技人才。加快推进以国家使命为导向的现代科研院所改革,完善科研管理方式,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造性。构建国际化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体系。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追求科学真理,尊重研究规律,敢于创新创造,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作者:熊若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总编辑)

  (原标题: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