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十四五”怎么做?-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王夏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十四五”怎么做?

2020-12-23 15:16:1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二?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用生态环保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夏晖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成为时代最强音、主旋律

  王夏晖认为,当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成为时代最强音、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到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生态环境在明显改善。例如在大气和水环境方面,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1.8%,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8%,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采取果断、有效、系统的防控举措,展现了中国在重大风险面前的强大应对能力,生态环保领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了这些成绩,这为下一步“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长期不断总结和实践发展中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环境与民生、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路径。

  绿色发展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王夏晖认为,基于主要矛盾的变化,应着重把握好两方面关系:

  一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绿色发展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建设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

  二是“旧动能”和“新动能”的关系。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之一。除了传统的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生态产品服务也应成为新的一类要素。很多地区可以依托优质、丰富的生态资源,将其转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培育新的产业形态,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探索适合本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让科技成为破解污染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建议》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提出,特别强调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大气、水污染防治等先进技术目录和重大装备目录,建立了生态环境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但与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新型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新型污染物在持续增加、传统治理技术遇到的“卡脖子”瓶颈问题亟待突破。

  王夏晖认为,绿色科技代表了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大方向,是最具潜力的发展领域之一。面对“十四五”艰巨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任务和不断提升的各方面要求,应集中相关科研力量,打一场生态环境保护核心技术的攻坚战,让科技成为破解污染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绿色化”

  王夏晖说,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绿色化”,将成为未来我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向。

  对此,当前一是要制定基础设施绿色化准入标准。依据资源环境空间分布特点,明确基础设施选址选线的准入、监管等绿色化要求。按照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的不同类别,从节能降耗、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制定绿色评价标准。

  二是应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绿色化更新换代。例如,加快淘汰老旧车,高污染排放生产工艺和设备提标改造等。依托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搭建技术成果与用户的桥梁,让先进的科技成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进程。

  三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的绿色化水平。针对一些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生态流量不足的问题,科学确定生态流量、生态水位要求,作为水资源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针对施工扬尘污染问题,推广绿色施工模式。对于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设施,对建设和运行全过程开展绿色评价。超前布局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基础工程、覆盖全国的生态环境5G监测网络、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清晰描绘了2035年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将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新贡献,为共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