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猴与中国民俗文化
巫其祥
//www.auribault.com 2016-02-05 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猴子,性情顽皮,机灵,活泼,好动,合群,为灵长类哺乳动物,与人类“沾亲带故”,深受人们喜爱。由于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处于申位,因此便有了“申猴”之称,又由于申在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中属金,于是又有“金猴”之称。人们一般把猴子看作是动物界的灵物,视为吉祥之物,还褒以“灵猴”、“神猴”之美誉。

  历朝历代的人们,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相当充沛的猴文化系统。

  “猴”与“侯”同音,侯是中国历史上的官阶爵位,古人希望加官封侯,封侯挂印,因此,猴也便成了人们企盼升迁和祈富求贵的吉祥物。传说孙猴子(孙悟空)曾在天庭任过饲养马匹和管理马匹的官职,故民间俗信认为,猴是管理马的神灵。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常系称猴于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有:“养马者厩中畜之(指猴),能辟马病。”猴子的确能够帮助马匹辟除病疫,但是,在普通家庭的马圈里养猴子似乎不太现实。马在古代是代步、运输和作战工具,日常生活不可能离开马,马的数量也很庞大,不可能处处用猴子,所以这种民间俗信逐渐被猴子的意象替代,即将猴子的形象雕刻在拴马桩上,替马消灾。

  我国古今艺术品种中有不少写实的猿猴造型, 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猴”,它出土于湖北天门市石河镇,体形很小,高不及5厘米。史前艺术家虽只塑出它的大致轮廓,但已掌握猿猴的体质特征,显得极为古朴传神。在殷商青铜器时代,猿猴的形象被采用为青铜器主体装饰图纹之一,安置在器盖中央作为盖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战国时期的螭梁?盖上,就有姿态生动的铜猿猴蹲坐雕像。更为生动的作品出土于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中,在一件十五连盏青铜灯的灯枝上,装饰有攀援其上的猿猴雕像,还在灯座上雕有一赤膊的人给猿猴喂食。在陕西茂陵博物馆的汉代绿釉陶猴生肖,形状为“三只猴”,母猴伸颈曲背,怀抱一小猴,背负一小猴,蹲着作?望之态,情神机警,姿态传神,体现母猴沉着稳健,小猴塑造得质朴自然,活灵活现。

  猿猴的形象,作为器物的装饰,其造型最生动的,是甘肃武威东汉墓中出土的木雕猿猴,其上多用简练的线条雕出大轮廓,拙雅朴实,气韵生动。北齐的墓室壁画和隋至初唐四神十二生肖纹铜镜的图案都是如此。在青铜器时代,还有一些利用猿猴的艺术形象制作的实用工艺品。如从山东曲阜鲁国墓葬发掘中获得的银质猿形带钩,其钩利用猿臂长的特点,把前伸的猿臂构成钩臂,而将猿爪制成钩爪,可谓别具匠心。后来出现了猴首人身的图像,从而演变成美猴王孙悟空的艺术造型,开创了猿猴造型的新天地。最早在唐墓内的十二生肖陶俑中,“申”已是身穿袍服而猴首的形貌。到了五代,在甘肃安西榆林窟西夏时期的壁画中,在安西的东千佛洞石窟西夏壁画中,也多处出现猴首人身孙行者艺术造型。

  由猴子派生出来的民间故事更是类型繁多,不胜枚举。“猴抢婚”是猴在民间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这个类型的故事主要讲述雄猴抢女人成婚育子,也有少数讲述雌猴抢男人。可能与人类认为“猴性淫”有关,但也明显地看出时人对猴子繁衍能力强的生殖崇拜意识。即使在今天,在一些地方的民间民俗文化中,仍可看到对猴子生殖崇拜的残存。在陕西,有称丈夫为“老猴”的;有嫂子为出嫁的小姑做一个生殖器非常突出的布公猴压箱底的。在许多地方的庙会中,或集镇的街市上,“耍猴戏”也随处可见,猴子“衣冠楚楚”地“粉墨登场”,猴戏成为娱乐的主角。《西游记》已搬上舞台,在戏剧、电影、电视、录像中经常成为人们特别是孩童最欢迎的节目。猴子,作为中国画、年画、面具、剪纸、玩具、工艺品、刺绣、风筝等民间工艺创作题材,深受人们喜爱。以猴为题材的诗词、对联、俗语、成语、歇后语、文学作品等,更是不可胜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