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爱国的理由
刘建军
//www.auribault.com 2016-01-2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更多

  问:那么,在全球化时代,当民族国家正在弱化,爱国主义也受到削弱的情况下,爱国主义还有合法性吗?还要不要提倡爱国呢?

  答: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确实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有一定的弱化,对人们千百年来各自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有削弱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看到,民族国家并没有消失,它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继续存在并且是人们生活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共同体。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国籍,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如果失去了一定国家的公民身份,他在世界上就寸步难行了。

  其实,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在一般意义上弱化爱国主义,又在某些方面强化着爱国主义。比如,经济全球化有很强的经济利益属性,它使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更加突出,而利益摩擦也屡见不鲜,这都强化着人们的爱国情感。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国家间竞争的空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为爱国主义提供了动力源泉。而且,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各自安全感的顾虑甚至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着各自国家的爱国主义。

  对后面这点,需要解释一下。各国作为利益主体,是一个个巨人。在国际社会这个巨人的世界里,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展之前,国家间的巨大空间距离使彼此保持着天然的安全感,至少对并不直接相邻的国家间来说是如此。但是,当全球化进程把远隔大洋的两国甚至多国之间的距离突然拉近的时候,彼此都会产生不安和焦虑。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过程处处充满着风险,国家安全的领域更加广泛化了。因此,对一个国家来说,当降低金融风险和经济依赖性、保障战略资源储备、保护战略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维护生态平衡和保证物种安全等都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和爱国主义的含义时,爱国主义当然会得到扩展和强化。

  而且,当今世界各国也都在强调爱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美国为例,总统奥巴马那些充满激情和变革精神的演说,也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的说教。他一再表白自己的爱国信念,并特意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他说:“爱国思想必须永驻你我心中,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之中,培育于我们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

  问:当我们现在讲爱国时,不是一般地说爱中国,用邓小平的话说,是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在这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那么,难道爱国就一定要赞同社会主义吗?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答: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它们产生的时间不同,内涵和要求也不相同,但二者并非“井水不犯河水”,因为在最近的五百年来,二者并存于人类历史之中,出现于同一个社会舞台之上,从而发生了一定的关联。比如,在20世纪的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遇并结成内在的关联,直到今天逐步实现了深度的融合。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这种内在关联或统一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救中国,这是历史已经做出的结论。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这里不再多说。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不可分离的重要方面。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作为制度因素融入中国社会机体,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当然不只是社会制度构成的,但不论怎样,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不是可以随时脱下或换上的外衣,而是社会机体的血肉和皮肤。一个社会不能脱离自己的社会制度而存在,正像一个人不能从自己的皮肤中钻出来一样。

  再其次,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已形成了一个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伤害其中的一个,就必然会伤及另一个。苏联解体过去若干年后,当年的一些自称的“爱国者”发现了一个冷酷的事实:他们瞄准的是社会主义,但击中的却是俄罗斯;他们对准社会主义制度开枪,结果发现应声倒下的是自己的祖国俄罗斯。而亲手杀死自己祖国母亲的人,是没有资格再称自己为“爱国者”的。在我国,有的人以为他爱国的不是社会主义,但他可能没有想到,在他的爱国中已经包含着社会主义的成分,要想在社会生活中随时随地分清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不仅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新时期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国的未来发展是与社会主义连在一起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发展中国,实现中国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