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访谈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刘维涛
2019-12-23 08:00:28  来源: 人民日报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邹晓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日前,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邹晓东。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邹晓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对于坚定制度自信,发挥制度效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简称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这一制度的鲜明特征。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引领多党合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八个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团结奋斗,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伴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产生、发展和完善。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引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有光明前景。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正式确立。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党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取得新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多党合作制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70年的发展,多党合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新型政党制度?

 邹晓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方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制度优势。一是有序的政治参与,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充分协商、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二是充分的利益表达,能够畅通和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三是较强的社会整合,能够广泛凝聚共识,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是有力的民主监督,民主党派能够代表和反映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供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五是有效地维护稳定,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创造性地提出“新型政党制度”重要论断,用“三个新”和“三个有效避免”对新型政党制度作出系统完整的阐述: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二是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三是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崭新的政党关系、崭新的执政方式,提供了政党制度的“中国方案”,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新贡献。

 记者:请您谈谈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治理中是如何运行并发挥作用的。

邹晓东: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形式:一是中国共产党就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听取意见建议,确保重大问题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共150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31次,与党外人士真诚协商,共商国是。二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权中团结合作,支持他们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推动国家政权建设。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均占有一定数量,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制定法律、有序开展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履行职责,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开展民主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聚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694件,其中571件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加快推进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科学设定“十三五”期间GDP增速、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等建议转化为党和国家重大决策。从2016年开始,各民主党派中央对口8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中西部省区,围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贫困县摘帽、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用等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当前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邹晓东:当前,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多党合作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二是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各民主党派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三是不断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要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健全知情明政、考察调研、工作联系、成果反馈等工作机制,支持他们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要着眼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党协商程序、健全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系统总结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实践经验,丰富民主监督形式,拓宽民主监督渠道,不断增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四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部署要求,支持民主党派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把民主党派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前列

    党中央明确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等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注重试点先行先试,统筹各方协同发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 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繁荣先进文化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要始终以党的初心为自己初心,以党的使命为自己使命,以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根本动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