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郑功成、汪同三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www.auribault.com2014-03-14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更多

  

  [主持人]:谢谢汪教授。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关于社保方面的制度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社保部分提到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并没有提到很多人现在强烈呼吁的公务员与企业员工养老并轨制度,郑教授,您觉得这是不是意味着养老双轨制度受到一定的阻力?[13:04]

  [郑功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应当视为养老保险制度走向公平的一个步骤,它迈出了第一步,消除了农民身份的标识,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国务院这项工作是已经做出了决定了,是马上要付诸实施的。

  至于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有没有提到破除双轨制,其实是提到了。提到什么呢?就是提到了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破除目前存在的双轨制。所以,它是已经列入到政府今年工作的内容了。我觉得,这一点是值得期望的,我预计今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方案应当能够出台,至于有没有阻力,阻力肯定有的,因为谁都不愿意割自己身上的肉,机关事业单位过去不用缴养老保险费却拿着较高的待遇,这一点当然会有自己的保留意见,但是改革必须进行,双轨制必须退出历史,这应该是一个高度的共识,下一步就是要拿出一个非常合理的、妥当的改革方案,同时也要有与之相关的工资制度的改革等等要加以配套,包括职业年金的建立,你才能消除改革的阵痛,才能让改革平稳地向前推进。[13:08]

  [主持人]: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次总理提到政府和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说是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汪教授能不能对这句话给我们做一些解读,怎样理解政府和市场这两者的关系?[13:08]

  [汪同三]:这也是我们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一个进一步深入的理解。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就是不要去干预市场,让市场自行去运行,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关键是如何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政府干什么,这是看得见的事情,这个形容是非常有意思,非常确切的。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如何行动,我觉得有这样两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写出来了,第一,就是要从政府的自身改革做起,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要做到简政放权。你管得多,市场那只手就不好干涉,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不好干涉,政府要简政放权,让市场去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这是一条。[13:09]

  [汪同三]:还有一条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去推动改革,推动改革、推动开放。这样的话,才能够使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能够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效地配合起来,把我们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得更好。[13:09]

  [主持人]:刚刚郑教授提到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的时候,其中有一点就是在社会保障部分,放在首位的是叫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为什么放在社会保障首要提出来,您觉得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些分析?[13:10]

  [郑功成]:这一点应该是基于底线思维、维护底线公正来考虑的。因为社会救助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间的一个托底性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它的对象是低收入的困难群体和天灾人祸中的不幸者。对于低收入的困难群体和遭遇天灾人祸的不幸者,如果社会救助制度不健全完备的话,他可能马上面临着生存危机。所以,克强总理这一届政府把社会救助工作摆到整个社会保障工作的首位,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国家已经增长了30多年了,如果还不能够保证每一个人都免除他的生存危机,应该是一个非常不良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政府的这种底线才能守住,就是你首先要把这个底托好,把底要托住,通过这个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来让所有的人完全解决他的生存危机。同时再同步地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改革,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这个逻辑思维的分析,我觉得从目前来讲是非常必要的。[13:12]

  [主持人]:社会救助其实就是一个基础,基础打夯实了,上面的路才好走。[13:12]

  [郑功成]:这个底线要托好。[13:12]

  [主持人]:谢谢郑教授。所有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的朋友可能大家的第一感受就是改革是主的基调。我们在聆听报告的时候听到报告里提到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请问汪教授,您觉得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去如何释放改革的红利?[13:12]

  第二部分讲到,我们2014年各项工作的重要原则的时候,第一条原则也是明确提出来,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在第三部分讲2014年的十项重点工作的时候,第一条就是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所以,确确实实,不论我们总结以前的经验,还是安排以后的工作,都要把改革放在最突出的统领的地位。2014年,改革做什么?我们现在确确实实是在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过了,现在是要啃骨头了,面临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做什么?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就是这句话,“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我觉得只要我们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这三点考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突出的、最能够达成共识的,从这三个角度去安排、设计我们2014年的改革工作,我相信我们能够在这个深水区,还能够继续前进。[13:13]

  [汪同三]:就要把改革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主线,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在讲我们为什么2013年能够取得那样的成绩呢,比预想好的成绩呢?《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来,是因为我们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也看到提到了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看病贵、看病难这样的问题,报告当中是这样提的,“要破除以药养医、理顺医药价格,包括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这样的政策,郑教授这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可以解决人民群众诟病已久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13:14]

  [郑功成]:应该说,看病难、看病贵,经过2009年以来的前三年医改和现在正在进行中的新四年医改应该是有所缓解,这是客观的评价,但是医改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在全民医疗保险这样一个背景下,医改的难点已经由医疗保险转向了医药体制和医疗服务系统。所以下一步医改的重点,老百姓最关心的恐怕也是医院的改革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医院不改革,以药养医的局面就不可能消除,以药养医的局面不消除,基本医疗的价格就无法控制,对医疗保险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今年在医改方面的重点工作,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尤其是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和推进医药价格这种体制改革,恰恰是抓住了整个医改的关键点。虽然不能说是已经滞后,应该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在今年,加大执行力度,推动这个改革,真正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链条,我相信我们的医保制度会发展得更好,城乡居民在医保制度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到那个时候,人人都不会害怕生病,个人都敢于看病。我们要达到的就是那样一个目的,疾病不能成为影响我们人生的一个后顾之忧。[13:16]

  [主持人]:最后来关心一下《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的城镇化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现在的“三个一亿人”的问题。我们想请教一下汪教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应该如何去推进?[13:16]

  [汪同三]:城镇化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能够解决我们经济发展的潜力问题,还可以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所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都突出地讲了如何实行推动城镇化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到了是新型的城镇化,和以往我们的那种城镇化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什么是新型的城镇化?就像刚才你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讲了,叫做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的推进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要解决很多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的问题。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很具体的、形象的讲到了三个一亿人,这三个一亿人,第一个一亿人是促进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二个一亿人是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第三个一亿人是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三个一亿人,讲了实际上是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一亿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已经在城市里面工作,在城市里面生活的那些农业转移人口,要把他们的户口落下来,把他们的人口落户在城镇,这是对那些现在已经在城市里工作或者生活的从农村来的那些转移人口。第二个一亿人是指已经在城市里面居住了,但是他们的居住条件很差,很恶劣,就是所谓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这一亿人要改造他们的棚户区和城中村,要进行改造。第三个一亿人就是指现在还在农村的那些人口,要有一亿人就近,特别是要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是相对落后的,怎样促进全国城镇化的均衡发展,第三个一亿人就提出来要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所以,我想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对于新型城镇化问题讲得是非常生动的。老百姓一看就明白了。[13:17]

  [主持人]: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还有很多民生的问题,可能大家非常关注,我们最后再花一点时间给大家理顺一下。关于社会保障这个改革。我看到有一个数字,就是700万套的保障房将在2014年要开工,这也是改善民生工作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也想请郑教授谈谈在社会保障民生方面,改革应该如何推进?[13:17]

  [郑功成]:我注意到在我们人民网这几年的两会前的热点调查,社会保障始终是高居榜首。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那么高的关注度,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新一届政府已经取得社会保障的进展方面,我觉得还是较多的。这可以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已经兑现的,包括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连增”,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其他社会救助待遇水平10%以上的提高,这要惠及到以亿计的人口,还有你刚才讲的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兴建,要惠及更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这是已经兑现了的好处。我要讲的它的进展还有更多的进展有待兑现,但是政策已经明确了。一个就是我们的社会救助,国务院在上个月底,已经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这样一部综合性的行政法规,实际上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受灾人员就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并且明确由民政部门统筹,就是将来每一个遭遇生活困境的人,都可以向政府来求助,都可以明确向有关的职能部门提出申请,如果找不到职能部门的,都可以向民政部门求助,这个底线就托住了,社会救助水平在往上走,这个法规将于今年5月1号正式实施。[13:31]

  [郑功成]:第二个定了的是,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现在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两亿多人,虽然都可以按月领取一笔数额不等的养老金,但是养老服务欠缺,所以,很多公立养老院是一床难求,很多老年人由于年纪偏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实际上虽然有较高的养老金,生活质量在不断地下降,所以国务院在去年制定《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我所了解的是,多个部委都在把这个《意见》里面原则性的规范化为具体政策,今年都有望实施。还有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也一直是在国务院领导亲自支持下,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顶层设计包括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把已经决定的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加以实施,以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国统筹,应该都在这个顶层设计的范围里面。当然还有残疾人事业、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事业,都纳入了下一步要加大支持的大的框架里面。但我这里要讲的,在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是当仁不让,也责无旁贷,要担负起主导责任。所以,加大财政投入,那是必须的,是自然的,但是,仅靠政府包办是很难持续的,所以,政府在加大公共投入的同时,一定还要想到让责任合理分担,制度才能理性和持续地发展。责任合理分担的同时,还要用公共资源最好能够撬动社会资源,能够吸引市场资源,共同壮大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才会越来越健全,社会保障的水平才会越来越高,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目标才能实现。[13:31]

  [主持人]:谢谢,非常感谢郑教授,也谢谢汪教授。今天我们请二位教授来为我们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今天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耗时一小时四十五分钟。据来自会场的声音,说这次报告一共赢得了代表委员们46次掌声,应该说报告是非常精彩。我们今天也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请到两位专家为我们解读报告当中精彩的内容,也希望我们的解读能够为大家理清,看到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谢谢大家,也谢谢二位教授,谢谢你们,辛苦了。感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再见![13:32]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