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图)
——本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座谈会发言摘要
//www.auribault.com2014-07-28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近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召开天津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座谈会,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发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 荣长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来自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其科学性建立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科学社会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依据,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超越的结果,剩余价值学说则是对英国古典经济学超越的结果。这两大理论成果及其理论来源又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而科学化的。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更证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是完全吻合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结果。中国无产阶级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经验,成立了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完全不同于此前挽救民族危亡的多种尝试的革命道路。因为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都没有成功。共产党领导人民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学习苏联模式又走了弯路,才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十多年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

  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还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都是合规律性的事情,它们交互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换言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互作用而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统一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实现统一的。这里所说的历史,包括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五百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争取独立、富强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们中每一种历史,都充满了科学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从另一方面看,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组成的。因而又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它只能是社会主义,而不应当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反映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不动摇,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中国梦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寇清杰

  中国梦这一重大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

  其一,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首先,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其根本价值追求和现实价值导向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具有高度一致性,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次,中国梦体现了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尊重,对时代特征与民心所向的准确把握,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

  其二,中国梦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同时,中国梦又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在形式上,它简洁、朴实、形象、生动、亲切、凝练、有力,充分体现了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内容上,它继承了前人的奋斗和梦想,承接了近代以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主题,总结、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成果,展示了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独特魅力,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连续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前瞻性,是继承与创新、现实与未来的统一。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新话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正能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其三,中国梦实现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表达和阶段性目标,它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内在关联性,是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中国梦不仅没有抛弃共产主义理想,反而更务实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为共产主义理想做着积极准备。

  其四,中国梦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清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三个问题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史瑞杰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要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即观念变革、制度创新和干部队伍素质提升。

  观念变革就是要突破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为改革标准的思维定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决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在人权、选举制度、法制等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理直气壮,要有定力、有主张,不能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为标准。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当然,坚持制度自信,并不是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创新就是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制度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把握和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全局与局部、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就是狠抓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干部的宗旨意识、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如何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干部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培养和选拔干事创业、求真务实、勇于改革的好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改革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一些政府官员“为官不为”“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现象的重要举措。

  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刘 刚

  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条件的变化、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和要素成本的上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期。依赖短期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增长,不仅会扰乱经济调整和发展的节奏,而且将给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正是基于对调整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要“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的科学论断。

  “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论断,不仅体现了新一届领导的集体智慧,更是对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总结和反思的结果。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过度强调经济的速度和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不仅造成信贷扩张、过度投资、地方债风险、出口依赖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而且形成了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政策取向。只有通过结构调整和主动承担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才能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从结构调整的方向看,中国未来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立足点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其中的供给结构变革的重心是把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和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而从需求的角度看,实现从出口主导向内需主导的转变,其中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在“十三五”期间,围绕着结构调整这一主题,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把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好。在前30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对技术引进和模仿的过度依赖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自主创新不足等瓶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面前,如何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获得先发优势,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其次,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从需求的视角阐述如何获得实实在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中国需要的不是土地的城镇化,更不是为了追求GDP的城镇化,而是为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即科技驱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建立政府发挥积极作用的新体制。过度的政府干预不可能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只有以市场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上的公平和效率,才能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