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树牢党员意识
建设基层服务型
党组织
张长明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并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凸显了基层党组织的目标定位和价值立场。共产党员要自觉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树牢党员意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党情变化:呼唤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虽然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就已经发生,但十六大关于党情转变的概括,表明共产党对自身方位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新认识和准确定位,对于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等阶段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革命时期和执政时期由于所处环境、主要矛盾和目标任务等的不同,决定了党的行为特征和工作方式也不同。革命党要挑起并利用矛盾与冲突,推翻执政党,取而代之,它的主要手段是阶级斗争;而执政党则要想尽办法消弭矛盾、化解冲突、协调利益、整合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的主要手段是协调与整合。可见,革命党是斗争型的,执政党却是服务型的。现在,党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方位变化,因而适时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主动调适角色,彰显了执政党的服务意识。
党员意识:要求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它特定的内涵。搞清楚各自的角色,是公民个体履职尽责和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角色模糊不清,就会出现失位、抢位甚至错位的现象,或推诿扯皮,或“九龙治水”。牢固树立角色意识,才能正本清源,其他很多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对党员而言,角色意识就是党员意识。《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整体意志的体现,规定着党最基本的政治主张和组织规程,是党员意识的有效载体,全体党员必须熟知和遵守。党章明确规定,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共产党员的第一条义务就是学习,通过学习“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党员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必须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做成的,特就特在宗旨意识、先锋模范作用、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等方面。由此可见,党员的角色意识天然包含了要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也是党员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和不断强化党员意识的逻辑发展。
树牢党员意识: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解决认识前提
党章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大厦要屹立不倒,首先必须夯实基础。要建设服务型政党,奠基之作便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加强统一指导,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并要求“经过3至5年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
基层党组织是由党员构成的,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强就是党员的服务意识强,而党员的服务意识强就是党员的角色意识强。因此,要不断强化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解决认识问题。一方面,“事前控制”——入党前,必须清楚党员角色。基层党组织要把党员意识作为标尺,严把党的“入口关”。党员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党员意识的强弱。因此,入党前的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要自觉学习党的历史,清楚并牢记共产党员的角色,牢牢记住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深深懂得共产党员“是什么”、共产党员该“干什么”、共产党员最“反对什么”。另一方面,“事后控制”——入党后,继续强化党员意识。党员个体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优良传统作风和群众期盼,在宗旨意识、党员义务、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查漏补缺。党员干部更要做好榜样,带头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等活动平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并结合党章和形势政策,不断给各级党员尤其党员干部敲响警钟,不断强化他们的党员意识。
总之,党员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角色,自觉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以党章为核心树牢党员意识。党员意识增强了,党员的服务意识也会相应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有可靠的抓手。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教授、博士
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2010-06-17 |
赵 曜: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2010-06-17 |
论“保就业” | 2010-06-17 |
论“保就业” | 2010-06-17 |
论“保就业” | 2010-06-17 |
论“保就业” | 2010-06-17 |
论“保就业” | 2010-06-17 |
论“保就业” | 2010-06-17 |
“吃饱饭”是了不起的成就 | 2010-06-17 |
“吃饱饭”是了不起的成就 | 2010-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