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确保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颜晓峰
//www.auribault.com 2015-11-24 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主题。发展航船需要正确航道定向,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六个坚持”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反映了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六个坚持”基础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就能够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

  发展是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经济目标确定发展的速度程度,社会目标确定发展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发展,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专门阐述和部署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鲜明地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基本原则。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就是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就能够使广大人民充满获得感、公正感、幸福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建议》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重大举措,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目的和标准的发展行动。偏离这一中心,发展就会受挫,全面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建成。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共享发展,就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这是我们党对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展任务艰巨、发展矛盾复杂、发展难题增多,更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正确原则,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这个总的发展理念。发展动力怎样转型,发展矛盾怎样处理,发展环境怎样保护,发展空间怎样拓展,发展成果怎样分配,归根结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都是科学发展的具体化和深化,反映了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发展理念的新进展。

  坚持科学发展,要求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整体性,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要求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机会公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遵循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十三五”时期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转变发展方式要转在经济增长速度更加合理上;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转变发展方式要转在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上;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要转在发展动力更加多元上。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质是经济增长形态的跃升,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进形态。坚持科学发展,带来的是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形态。增长中高速、发展中高端,是新发展理念的实际体现。中高速为中高端提供了空间、时间和潜力,中高端为中高速提供了条件、质量和效益。中高速与中高端的协奏交响,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主旋律,必将成为走向胜利的新乐章。

  三、坚持深化改革,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一条清晰的轨迹,领域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层次不断提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努力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激发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制度动力和社会动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决不为这样那样障碍所阻挡,决不为这样那样藩篱所制约,决不为这样那样弊端所困扰,决不为这样那样私利所束缚,坚持深化改革基本原则不动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

  《建议》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既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提高了层次和标准,又提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和治理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重要方面,是各个国家依据基本制度框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需要,着眼提高治理质量、效能、水准,促进国家有序、协调、稳定运行的治理变革与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是治理之本,依靠制度进行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规范是治理之要,推进规范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点。程序是治理之道,依照程序实现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理念、提出新要求、推至新境界。破解发展难题,同样也是破解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政党治理等方面的难题。新发展理念也是新治理理念,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行动,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进展。

  四、坚持依法治国,提供发展的可靠保障

  坚持依法治国,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趋势,是人民群众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迫切要求,是先进政党引领社会历史潮流的法治自觉。目前世界上142个国家有成文法,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导方式。法治能够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国家有序发展提供规范框架,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确定空间。只有依法治理,才能实现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依法治理,实现国家治理基础的重大转变;严格执法司法,实现国家治理机制的整体转型;依法约束权力,实现国家治理监督的有效强化;全民崇尚法治,实现国家治理文化的现代更新;全党模范守法,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建设法治经济、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新发展就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建议》在推进法治建设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比如,提出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其权益;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等等。

  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是用法治保障发展、规范发展、推动发展的基础条件。全民自觉守法,恪守法治信仰,就能有力遏制法治的“破窗效应”,不因有人违法犯罪暂时没有受到惩处而效法;就能有效防止法治的“囚徒困境”,不因担心他人违法现得利、自己守法却吃亏而放弃守法底线。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不仅不能超越于国家法律之外,而且要以严格的标准、规范的行为、严厉的惩处来遵纪守法,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无论什么人物都要服从于法,无论多大权力都要从属于法,无论何种行为都要受制于法。可以说,没有依法治国,就没有全面小康。

  五、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坚持开放发展是统一的,开放发展要求统筹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保证和促进开放发展。

  《建议》提出,在开放发展中,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强防扩散国际合作,参与管控热点敏感问题,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这些都反映了发展中国、经略世界的大国韬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大手笔、大棋局、大战略。“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将使我国同各国经济相互合作更加紧密,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这个基本原则决不能动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有人提出“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不起来,全面小康社会同样也建不起来。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绝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保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十八大到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步推进、层层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生动有力地证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极端重要性。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坚强保证。要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厚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决查处了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反腐败斗争是对党的形象威信的极大提升,是对党的战斗力、领导力、执政力的极大提升,是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极大提升,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民族的共同意志,增强13多亿中国人民的前进信心,团结奋斗,决战决胜。(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