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海口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但我们深知海口在规划建设、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城市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城市发展步伐,提升群众幸福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经过4个多月的“双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改造,海口的市容市貌有了可喜变化,从过去的“脏乱差”向现在的整洁、有序、干净转变;普通市民和企业从过去的观望等待向现在的主动参与转变,占道经营者等从过去的抗拒阻挠向现在的主动配合转岗转业转变;党员干部从过去习惯性的“推、等、靠、要、庸、懒、怠”,向现在的身体力行“5+2、白加黑”“钉钉子”“马上就办”“拍拍看”四种精神转变。
然而,城市管理顽疾一时难以根除,改变人们不文明、不卫生的陋习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双创”作为一项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城市改造不仅是面子工程,更是里子工程。只顾面子不顾里子、运动式整治活动或疲劳的车轮战,收效难以持久,一些顽疾很容易死灰复燃。因此,要持续提升海口城市管理水平,就要具有愚公移山的意志与韧性,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科学巧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埋头苦干就是要拿出碰硬钉子、啃硬骨头的勇气,始终饱含干事的冲劲、韧劲和干劲,下笨功夫精耕细作,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缺什么补什么,认真对照“双创”测评体系和标准,一条条梳理出欠缺台账,一项项抓好达标,做到有的放矢、有序推进。
真抓实干体现在“双创”的全过程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不做夸夸其谈、光说不练的“战略家”,争做踏实做人、勤奋做事的实干家,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带领群众干,干给群众看,群众一起干。
科学巧干,不是碰着问题绕道走,而是迎难而上,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式和超常规的手段破题解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既动脑、又动手,既埋头苦干、又讲究方法,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创建文明城市归根结底,是让市民生活更舒适、更幸福。建设“幸福海口”,就要想方设法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创建质量如何,群众是否满意,要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和具体的指标设定来衡量,从而有效克服城市盲目扩张、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这样的评估体系,既要包含居民物质生活质量,更要囊括精神生活特别是居民幸福感。为民、惠民、助民是海口“双创”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知晓创建、关心创建、融入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才能成功。
4个多月来,海口以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双创”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大南海开发区域中心城市、国际旅游岛省会中心城市有机融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心思齐、人心思干的创建氛围和工作合力,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市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双创”红利。海口人民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铸就城市的未来。(作者系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