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弘扬“治沙精神” 践行“三严三实”
胡志强
//www.auribault.com 2016-02-19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为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榆林市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创新载体和举措,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治沙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汲取思想、凝聚力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光辉历史、保持党的光荣传统,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突出严的标准、实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榆林地处全国四大沙漠之一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新中国成立前夕,仅残存天然林60万亩,林木覆盖率只有0.9%,人民群众饱受风沙和干旱之苦。榆林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截至目前,全市造林保存面积2092万亩,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32%,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四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北部风沙区的风沙危害大大减轻,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了固定、半固定。在榆林人民与风沙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孕育形成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治沙精神”。这是榆林人民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奋斗基因,她饱含着榆林人民的卓越智慧和艰辛劳作,凝聚着榆林人民的默默奉献和理想信念,是榆林人民奋斗历程的精神印记和恒久不变的精神家园,是新时期延安精神的实践写照和发扬光大,更是“三严三实”要求在榆林广大干部群众谋事创业中的具体体现。

  “治沙精神”是实践中的“三严三实”。在推进绿色接力的伟大历程中,榆林历任领导班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生态建设规律,科学制定生态建设目标,不折不扣完成生态建设任务,涌现出许多治沙绿化的“土书记”、“土县长”、“土局长”,他们是“三严三实”的忠实践行者。各个时期的治沙英雄模范不仅是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标杆,更是诚实做人、踏实谋事创业的典范。

  弘扬“治沙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必须不断拓展、创新、丰富学习弘扬“治沙精神”这个实践载体,找准“治沙精神”与“三严三实”的内在契合点,使深化拓展“治沙精神”成为践行“三严三实”的生动实践,成为凝聚全市干部群众思想共识的精神内核,加强作风建设的标杆,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幸福榆林”建设的强大动力。

  践行“三严三实”要从“治沙精神”中汲取攻坚克难、推动转型发展的力量。一要保持战略定力。新世纪以来,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令我们自豪,但面对目前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情壮志,沉着应对。立足于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龙头地位没有变,陕西经济增长重要一极地位没有变的战略优势,坚定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动摇。二要增强责任担当。敢于担当、忠诚履职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根本要求,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和担当,直面“落后”现实,正视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勇挑重担,在推动转型发展、建设“幸福榆林”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家国情怀,实现人生价值。

  践行“三严三实”要从“治沙精神”中汲取作风建设的力量。“治沙精神”作为“三严三实”的先行实践,为我们践行“三严三实”、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低调务实、埋头苦干,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二要坚决反对“四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面对新的任务,对照“治沙精神”,我们要认真想一想自己同群众的感情到底有多深,仔细想一想自己同群众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从内心深处解决好“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要进一步反对“四风”、转作风,强化“永远在路上”的意识,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的创新创造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凝聚起推动转型发展、建设“幸福榆林”的强大合力。

  践行“三严三实”要从“治沙精神”中汲取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力量。开拓创新是“治沙精神”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治沙绿化、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历程中,榆林人民创造性地把治沙与致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市场激励与奉献精神、科技支撑与实干苦干、个人奋斗与社会力量、防沙治沙与爱沙护沙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理念创新,生动诠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推进转型发展、建设“幸福榆林”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借鉴。一要深化改革、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结合榆林“一中心两基地”战略定位,把榆林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载体功能完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城市,为“幸福榆林”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二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立足于榆林产业结构、南北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三大失衡”的现实问题,全力实施“振南计划”,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有效破解“落后”难题,促进区域之间、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要发扬传统,推动绿色发展。发扬榆林人民治沙绿化、建设美好家园的优良传统,拓展丰富“生态榆林”建设的内涵,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榆林,努力走向榆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四要明确定位,推进开放发展。立足榆林,面向全球,以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为目标,通过实施“东出西进、南下北上”开放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带,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联动发展。五要推动共享发展,建设“幸福榆林”。始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确保财政收入、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事业,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确保全市人民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中国梦阔步前进!(作者系榆林市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