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正确历史观的精髓
陶文昭
//www.auribault.com 2016-04-26 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观念影响现实,观念更塑造现实。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难发现,“四观”问题为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热点,关乎国家和社会前途命运的走向,关系民族和个人精神家园的构建,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认真思考。为此,本版围绕“四观”分别破题,约请专家深入阐释解析,连续刊载专稿,本期为首篇。

  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完备而连贯的历史之一,但历史本身是事实,历史观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它涉及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历史和对待历史、以什么样的方法观察历史和研究历史、以什么样的目的应用历史和把握历史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历史思维,蕴含着科学的历史观。本文围绕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把握正确历史观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进行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总体上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历史观,突出表现为历史血脉论、历史财富论、历史借鉴论、历史规律论和科学应用论等。

  历史血脉论

  历史血脉论就是重视历史的延续。中国历史丰富厚重,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关历史记载就没有中断过,这在世界各国中是极其少见的。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要了解今天的中国、预测明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常用血脉、基因、根和魂等来形容历史文化,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历史财富论

  历史财富论就是积极地看待历史。历史曲曲折折,既有荣光,也有屈辱,既有包袱的一面,也有财富的一面。或者说,消极地看,历史可能是包袱;积极地看,历史则是财富,前人的成功经验是宝贵财富,前人的失败教训也是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积极角度看待历史。德国文学家莱辛曾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地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历史镜鉴启迪。积极看待历史,有利于增强自信。中国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某种意义上看,历史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5000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历史借鉴论

  这首先是借鉴历史经验。观今而思古,鉴古而知今。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过,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历史规律论

  对历史的认知,最高和最深的是把握历史规律。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就要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要透过历史成败、兴衰、安危、治乱的现象发现其中起本质作用的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学习历史,不是单纯地了解历史知识,而是重在增强历史文化素养、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把握历史规律。

  科学应用论

  重视历史不是抽象的,而是要贯彻到治国理政之中,思考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阐发中国梦、中国道路、国家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平发展等重大战略思想时,都科学地运用了历史思维。对内,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从历史深处阐发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对外,“国虽大,好战必亡”“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对世界影响深远。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