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行动纲领
何立峰
//www.auribault.com 2016-06-15 来源:求是
分享到: 更多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和国防科工产业在全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地位突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新一轮东北振兴,主要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思路的转变,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要准确把握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新要求,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抓好各项重大任务的贯彻落实。

  到2030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走在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这“五基地一支撑带”,是对东北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和要求,也是衡量和评价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引领支撑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立足于“四个着力”,客观上要求新一轮东北振兴由侧重企业和产业改造,转向全面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生态转型,领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打赢全面振兴东北这场硬仗指明了方向。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振兴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彰显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实施。

  一、深刻认识《意见》出台的时代背景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以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专项措施。10多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2003—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由不足1.3万亿元增至5.8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2000美元增至8000美元以上,重点领域改革、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

  2014年以来,东北地区振兴发展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凸显。2015年,辽、吉、黑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3%、6.5%和5.7%,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前十几年东北自身的平均增速。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对于东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东北,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目标、新要求。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了近两三年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结合这个文件的实施,着眼于更长时间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制定颁发了《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意义、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指导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件。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和国防科工产业在全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地位突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有利于优化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利于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打造生态安全屏障。

  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事关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东北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深化改革。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历经过去十余年的振兴,现在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振兴的新部署,深刻认识《意见》提出的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一轮东北振兴的要求上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尽快形成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好势头。

  二、准确把握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核心要求

  新一轮东北振兴,主要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思路的转变,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要准确把握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新要求,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抓好各项重大任务的贯彻落实。

  立足新阶段解决新问题。东北振兴现在面临的问题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问题,但问题的内涵和十年前启动东北振兴战略时已有很大不同,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转型和发展中的问题,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过程中的问题。根据新的形势,《意见》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总体竞争力放在核心位置,这既体现了东北地区的特点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北振兴的客观要求。

  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新路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五大政策支柱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新一轮东北振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结合新定位谋划新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总体定位,《意见》提出了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两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东北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第二阶段,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也就是到2030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走在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这“五基地一支撑带”,是对东北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和要求,也是衡量和评价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

  结合新要求明确新任务。按照中央的部署,新一轮东北振兴要重点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这既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点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东北振兴发展的核心要求。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开放,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治本之策;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之举;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引领支撑能力,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决胜之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稳定之基。立足于“四个着力”,客观上要求新一轮东北振兴由侧重企业和产业改造,转向全面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生态转型,领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针对新形势出台新政策。东北振兴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当前既面临重大机遇,也存在特殊困难。《意见》按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城市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下一步,各有关部门还将根据《意见》进一步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方案,使中央有关振兴东北的政策措施发挥出更大效力。

  三、扎实做好新一轮东北振兴各项工作

  为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需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新一轮东北振兴要求的体制机制,针对重点任务认真细化实际举措,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东北振兴的治本之策。要按照《意见》要求,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国资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国有林区垦区改革、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重大工程融资改革等重点专项改革,多出实招,狠抓落实,加快形成同市场紧密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激发整个区域的发展活力。要主动融入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要加快改变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的状况,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促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断提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积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大学、科研院所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把创新作为培育东北老工业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振兴的根本目的在于惠民富民。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要找准民生和发展的结合点,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老工业城市转型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支持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实施城区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和棚户区改造,积极打造北方生态屏障和山青水绿的宜居家园,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强化组织协调。新一轮东北振兴涉及范围广、领域多,需要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政策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抓紧出台《意见》重点任务分工和三年滚动计划及实施细则,形成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策合力。东北各省区党委和政府守土有责,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健全东北振兴工作机制,将《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等融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全国其他省区党委和政府要把本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有关中央企业要带头深化改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地方振兴发展。(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