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
王伟光
//www.auribault.com 2016-07-04 来源:求是
分享到: 更多

  我们党通过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走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开辟出民族复兴光辉灿烂的远大前景。

  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其实质就是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丢,如果丢了就会丧失根本,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始终重视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因而也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力量。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反对教条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95年来,我们党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在推进理论创新时始终重视契合人民意愿、顺应人民期盼,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5年,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95年。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大显著特征和突出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我们党开辟出民族复兴灿烂前景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面对中国特殊国情,使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应当走什么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现成答案,完全靠我们党自己来摸索。我们党通过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走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开辟出民族复兴光辉灿烂的远大前景。

  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光明和希望。但是,当时的中国不像欧洲那样处于资本主义社会,与十月革命前夕处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环节的俄国也有很大区别。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新课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经验不足,思想理论准备不足,对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对中国革命的固有规律认识不够,党内流行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致使中国革命在起步阶段即遭受严重挫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与实践,科学认识中国国情,正确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给中国革命指出一条新路: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先进行以中国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农村创建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然后不间断地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经过28年浴血奋战,党带领人民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必要条件。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实际,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一穷二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同样是一个崭新课题。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转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我们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在探索过程中走了弯路,包括经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曲折,但仍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指导下推进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集中全党智慧,相继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我们党永葆活力

  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其实质就是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丢,如果丢了就会丧失根本,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是僵化的教条。这就提出了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一种是从本本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的话来“裁剪”中国的实际;一种是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前者是教条主义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失去活力,使我们的指导思想产生偏差,进而使我们党失去活力;后者是科学态度,不是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而是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又通过理论创新来解决现实紧迫问题,推动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进而赋予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赋予我们党无限活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党的七大将理论联系实际列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把“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写入党章,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实事求是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邓小平同志常说自己是“实事求是派”,他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1版第3卷第382页)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强调:“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时受到各种干扰,有人鼓噪“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言论;有人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否定和质疑改革开放。我们党坚定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自身建设的首位,面对从未遇到过的一个个艰巨课题,不断在实践基础上奋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同时,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努力做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努力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更好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有效抵御错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义无反顾地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充满生机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始终坚持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从不间断的推进理论创新。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重视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因而也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力量。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反对教条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790页)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0页)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95年来,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故而拥有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充满创新的力量。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使我们党充满创新的生机和力量。

  始终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旨归。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中国梦时明确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95年来,我们党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在推进理论创新时始终重视契合人民意愿、顺应人民期盼,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因为我们党能够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造就源源不断的理论创新的动力,构成实现中国梦的牢固政治基础,从而永葆创造性的青春与活力。(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