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赵树禄
//www.auribault.com 2016-07-04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必将产生重大里程碑意义。

  笔者认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准确理解并处理好三个关系。

  准确理解百家争鸣与统一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的,要活跃学术空气,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这里面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倡导学术争鸣,通俗讲就是给予人表达观点的自由,同时着重强调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论是搞科研还是搞教学,首先要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学术探索无禁区、党校讲课有纪律”,但我们都清楚“无禁区”也不是绝对的“无禁忌”。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歪曲党的改革开放决策,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歪曲党史、军史等错误观点,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是原则性错误。

  准确理解历史继承与勇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主观臆造的,也不是停滞不前的。当今的哲学社会科学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因此,必须处理好历史继承与勇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我们还要吸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凝聚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不仅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华文明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说到理论创新,一个较为普遍的误区是,自然科学理论创新的空间更大、创新成果更直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难度大、认定难,甚至有人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已经无法创新。总书记在讲话中澄清了这一问题,指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特别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

  准确理解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辩证统一关系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对于这一点,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视基础理论轻视实践研究的偏见。就拿党校研究工作来说,有人说党校的研究根本算不上研究,都是看到什么热就研究什么。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全面的、不客观的。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包括党校在内的研究机构,在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加强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党情政情社情信息反映和研究,努力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阵地。所以,党校科研工作者什么热就研究什么,恰恰反映的是问题导向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讲话中突出强调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逃避现实、闭门造车。

  总的来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必须要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系内蒙古党校教师、内蒙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