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富民、强国、兴党:治国理政进行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
张文雄
//www.auribault.com 2016-08-31 来源:求是
分享到: 更多

  富民、强国、兴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夙兴夜寐、念兹在兹的执着追求,是贯穿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恢弘铺开,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崭新格局和蓬勃气象。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治国理政第一要务,把握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立足“长跑”,不搞短期行为,追求没有水分、不留“后遗症”的发展,实现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发展,既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不简单以生产总值论英雄,做大做优发展“蛋糕”,为“富民”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就是以人民的“获得感”为度量衡、推动共享发展的生动实践,就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生动实践。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党把党性教育的“心学”运用到实践中,保持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振了党治国理政的人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富民、强国、兴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夙兴夜寐、念兹在兹的执着追求,是贯穿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恢弘铺开,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崭新格局和蓬勃气象。

  一、富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最终目的是造福全体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后,第一次集体公开亮相就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彰显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党中央治国理政最厚重的底色就是“富民”,就是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镌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

  抓住“总钥匙”,把牢第一要务。富民,从本质上来说是发展问题。没有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充分发展,富民就是一句空话。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党执政就是要带领各族人民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治国理政第一要务,把握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立足“长跑”,不搞短期行为,追求没有水分、不留“后遗症”的发展,实现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发展,既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不简单以生产总值论英雄,做大做优发展“蛋糕”,为“富民”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校准“指南针”,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引领治国理政的“指南针”。在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科学体系和总体框架中,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新发展理念,都以人民利益为经纬来谋篇布局、排兵布阵。作为治国理政总方略总遵循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犹如围棋上的布子取势,充分发挥棋子的整体功能和时势与位势效应,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两个翻番”等量化指标,把小康生活变成清晰可见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老百姓最期待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全面依法治国,紧扣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推进法治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全面从严治党,旨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党中央治国理政这盘“大棋”中,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都是以民生为导向而展开的,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追求“获得感”,聚焦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就是以人民的“获得感”为度量衡、推动共享发展的生动实践,就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生动实践。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一突出短板,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确保实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着眼人民群众需求领域、需求层次的新变化,大力推动“五位一体”建设,使人民共同享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明确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织好“保障网”,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事实表明,共享发展既是全民共享又是全面共享,为推动由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路径。

  二、强国:“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实现这个梦想,关键靠实干。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干兴邦,创造性地把强国梦融入“建设和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具体实践之中,开启了富民必强国、强国先治国的伟大征程。

  坚守“人间正道”,不为邪路所扰。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事关梦想成真的第一位问题。依靠实干实现强国梦,前提是方向校准、道路正确。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在实践创新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全方位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法治建设道路、执政党建设道路以及和平发展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发展中国的“人间正道”越走越宽广,党治国理政的道路自信更加坚定。

  用好“关键一招”,不为险滩所阻。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要靠改革开放。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为时代使命,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开辟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新境界。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国防和军队体制等各领域改革,到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再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开放成为治国理政最动人的乐章,极大地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牢记“梦圆时刻”,不为陷阱所惑。实现中国梦,落实到时间坐标上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圆时刻”,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越是接近成功目标,面临的风险和陷阱也越多,越是不能懈怠和麻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强国梦,必须注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经济层面就是要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政治层面就是要处理好同美国等大国的关系。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内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提出并践行新发展理念,发展的平衡性、均衡性、包容性进一步增强;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积极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亚投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高度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

  三、兴党:“打铁还需自身硬”

  实现富民、强国,关键靠兴党。“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项建设,拉开了强国先兴党、兴党必治党的时代大幕。

  正本清源,念好共产党人的“真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马克思主义既是我们共产党人之“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改变了中国,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守共产党人的“真经”。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思想上举旗定向和正本清源,鲜明提出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着力解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问题,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落实“两个巩固”根本任务、讲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筑牢了思想建设这个从严管党治党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党治国理政的真理力量更加彰显。

  正身率下,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对党员干部而言,党性就是立身之基;对党的事业来说,党性就是最大保障。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性教育,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意识松弛等现象,反复重申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传统、党的作风,强调“赶考”远未结束、要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强调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同时,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党把党性教育的“心学”运用到实践中,保持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振了党治国理政的人格力量。

  正风肃纪,守好共产党人的“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正风肃纪,就是把党的优良作风扬起来,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始终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持之以恒反“四风”、改作风,着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大力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切实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依规治党、从严治吏,着力构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凡腐必惩,有贪必肃,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效,党心民心更加紧密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党治国理政的正义力量更加强大。(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