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时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

李军
2016-10-28 09:50:00  来源: 人民日报

  辩证思维是科学的思想利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并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艰巨繁重的任务,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辩证思维的思想和方法,对于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责、推动改革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关于务虚与务实

  所谓务虚,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形势、思考问题、琢磨道理、谋划思路、把握未来,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决策之前的运筹帷幄。所谓务实,就是用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认认真真落实好每一项决策,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事情。

  对于如何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重务实,又要善务虚,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强调“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由于肩负的责任使命,也由于特殊的工作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正确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既登高望远、成为善务虚的指挥家,又脚踏实地、成为重务实的实干家。而且职位越高、负责的工作越复杂,就越需要把务虚与务实结合好。

  然而,并不是所有领导干部都能正确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有的同志只会“务虚”,“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讲道理头头是道,谈思路神采飞扬,但一面对实际工作、复杂问题,要么回避矛盾,不想干事;要么束手无策,不会干事;更有甚者,弄虚作假,忽悠上级、糊弄群众。实践证明,成功缘于实干,失败始于空谈。只务虚不务实,不可能成就事业。也有的同志只知道“务实”,要么满足于办一些具体事情,不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提升和系统谋划;要么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只会机械执行,不会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么整日忙于各种应酬,不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这样的“务实”,其结果必然是陷入事务主义泥潭,就事论事、见子打子,甚至会迷失前进方向。

  虚实相生、虚实相长。就虚谈虚,缺乏事实和实干支撑,不是真正的务虚,也务不好虚,只能是夸夸其谈、故弄玄虚,甚至是弄虚作假;就实谈实,没有理论上的升华,也不是真正的务实,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领导干部谋划发展,必须做到虚实结合,就像习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样,“就实论虚,以虚率实”。这些年,海南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统筹谋划“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并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有力推动了事业发展,实现了务虚—务实—再务虚—再务实的循环往复提升。

  关于重点与一般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告诫我们要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既要狠抓重点,又要兼顾均衡,实现抓重点、带全局。

  所谓重点,是指在全局和长远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环节和因素,从哲学上讲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面对的事务千头万绪,而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能支配和调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必须集中时间精力、集中优势资源狠抓重点。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一定要牢牢掌握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要害的领导方法。一要找得准,善于多视角、多因素地分析比较,找准全局工作中的重点事项、关键环节;二要抓得狠,对重点工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海南深刻分析制约全局的关键因素,把“多规合一”改革、农垦改革作为重点,靶向发力、狠抓落实,取得了多项突破。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主要矛盾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移。要避免静态的、刻舟求剑式的思维方式,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主要矛盾,紧紧盯住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狠抓什么问题,哪里的工作要紧就狠抓哪里,不断增强抓重点的针对性、实效性。《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讲的就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的变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然,抓主要矛盾并不意味着次要矛盾就可以不抓,其他矛盾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虽然各种矛盾的化解不是齐头并进的,但也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弹钢琴”,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既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善于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拿捏好各项工作的力度和进度,实现统筹推进,牢牢掌握主动权。

  关于当前与长远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都处在特定过程中,都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接点。这要求我们在思考、谋划、推进工作时,必须像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

  一个人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考虑当前的作用、现实的需要,这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考虑当前的同时要有长远目标、长远谋划,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防止只顾当前、不顾长远,或者奢谈长远、脱离当前。在实际工作中,相对于长远目标定得太高、不切实际而言,更为突出的是有的同志只顾当前、不管长远,只想马上见效、哪管惠及子孙。比如,抓经济急功近利,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为什么会出现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错位问题?从客观原因看,有制度机制、用人导向等因素,如以往一段时间过于看重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显绩,有的地方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主要以GDP论英雄。从主观原因看,一是心浮气躁,有的领导干部急于出政绩,追求短平快;二是缺乏远见,虽然主观上并不想做不符合长远要求的事情,但能力有限、目光短浅,不清楚管长远的要求是什么、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因而没法顾及长远。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远近衔接上下功夫,把长远目标落实到当前的一件件具体事情上,赋予当前工作以长远的意义,找准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发力点。在海南,极其重要的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013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海南调研考察时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海南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生态立省,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经过努力,海南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双赢、当前与长远的统一。

  关于继承与创新

  唯物辩证法认为,继承与创新是事物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继承的最终目的是创新、最高境界是创新;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循环往复,促进了事物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对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为我们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必须高度重视继承。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讲,一些好的传统、经验、做法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习近平同志在井冈山调研考察时指出,革命先辈们的红色基因一定要传承好,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把继承与创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要继承就不能创新,创新就要另起炉灶。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必须加以破除。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不能很好地继承传统、不能从优良传统中找到未来发展基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片面夸大中华传统文化的消极面,甚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挞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垒起一堵墙。事实上,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根脉。我们对其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服务。

  必须大力倡导创新。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之所以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原因也在于创新不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放在新发展理念之首,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不竭动力。目前,海南正在以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创新既是要求又是责任,必须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把创新贯彻到做好工作的各方面、推动发展的全过程。要做创新的带头人、行动者,遇到矛盾迎难而上,以创新办法寻求化解矛盾的“钥匙”;遇到复杂局面大胆探索,以创新思路萃取化繁为简的“良方”;遇到瓶颈制约敢闯敢试,以创新举措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要做创新的呵护人、推动者,满腔热情地鼓励创新,满心欢喜地发现创新,满怀信心地培育创新。对上级的创新政策要积极领会、坚决执行,对下级的创新点子要多多点赞、决不压制,对左邻右舍的创新做法要虚心学习、认真借鉴,对前任的创新成果要理解尊重、不“翻烙饼”,对后任的创新思路要包容大度、给予支持。(作者为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

编辑: 周文

书库

工运

  • 坚持首善标准 强化使命担当 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国工会十七大第一次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工会组织不愧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大职工不愧为推进首都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这些变化和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全总坚强领导以及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民航工会工作再创佳绩

    工会十七大报告用“八个坚持”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科学准确的概括。“坚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是其中之一,充分说明了基层工会在工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航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作为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切入点,着力推动基层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推动新时代民航工会工作再创佳绩。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创新时代浙江工会改革新局面

    工会改革创新理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八个坚持”之一,是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核心要义就是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深化工会改革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对关系,摆正工会与党政的关系,摆好工会与职工的关系,摆准工会机关与基层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服务大局的“公转”和服务职工“自转”的统一融合,切实把工会改革向纵深推进。

  • 劳动者权益保护要与时俱进

    从属性是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以及保护对象——劳动者的基本特征。在“互联网+”就业形态下,互联网平台用工对传统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点减弱,使平台用工劳动关系的认定遇到了挑战,对这些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要结合其特殊性进行探索和完善。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