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政治上的统一为制度基础、以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为物质基础、以文化上的交流交融为思想基础,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使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全面小康。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我们党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如期实现,而且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应通过各种举措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帮扶支援,不断缩小发展差距,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增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团结对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增进民族团结,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治。在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从制度上保障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这必将对调整国家各个方面关系包括民族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各族群众都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也才能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各族人民的行动向导,对于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引导各族人民大力弘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各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各个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为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 | 2014-04-13 |
汇聚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力量 | 2014-04-13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 | 2014-04-13 |
为民族工作注入新动力 | 2014-04-13 |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2014-04-13 |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2014-04-13 |
民族教育,一个也不能掉队 | 2014-04-13 |
对“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思考 | 2014-04-13 |
共同体:人类命运 中国经验 | 2014-04-13 |
加强民族地区“互嵌入”社区治理 | 2014-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