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完整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
严书翰
//www.auribault.com 2017-03-31 来源:人民论坛网
分享到: 更多

要从思想体系上概括和提炼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可以说,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已经形成了科学体系。而从思想体系上研究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它们在这个思想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我们认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对这个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科学体系的有力佐证。

  新理念主要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要和引领地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开放发展是繁荣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就国内而言,经济新常态重大判断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新常态是世界经济发展长周期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说到底,新常态是一种客观状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状态。我们只有认识它、适应它,才能驾驭它。因此,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是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就国外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际形势新变化,着眼中国发展新要求,积极推进外交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形成了党中央国际战略思想。这个思想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创新,它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的核心原则,普遍建立伙伴关系的谋划和遵循对外关系的正确义利观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党中央国际战略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党中央国际战略思想是治党治国治军思想的延伸,是为国内大局服务的,因而它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践行这一国际战略思想,展示了中国外交恢宏气势,极大地振奋了党心民心军心,在国际舞台上弘扬了中国理念、宣传了中国经验、提出了中国倡议、贡献了中国方案,是指引我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大战略思想。

  新战略就是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协调推进我国全方位发展的新战略。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此外,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体系还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这些和上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四梁八柱”。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