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几则关于共享经济的新闻: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据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二、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的10%以上;未来十年,我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三、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针对共享单车进行为期两周的公开征求意见,6月5日截止。四、美国彭博社5月18日发表题为《中国是共享经济的未来》的分析文章,认为发展共享模式在中国几乎比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要有前途。五、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中国引领共享经济的未来》的文章,认为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共享经济未来的引领者。这充分说明了共享经济近几年在我国的火热发展程度和实际情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路明灯。共享经济是伴随共享发展理念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历史担当,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其最终目标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憧憬的理想的未来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但也应认识到,从共享走向共同富裕、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在迈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中,就无所作为,我们应该将共享发展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而共享发展就是共产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初级目标,因为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人们共同占有社会资源、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共享发展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时下流行的共享经济还只是一种商业行为,还是讲求经济效益的,离共享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持久的奋进。
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个共享是全民共享,是全面共享,是共建共享,是渐进共享。共享发展不是以“多”补“少”,而是使“少”变成“多”。因此必须把蛋糕做大,只有做大蛋糕,全体人民共享才既是现实的,也是可能的。同时,分好蛋糕也是一门学问,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尽力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我们所强调的共享发展,不是少数人独享,也不是多数人专享,而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这就要求我们填补短板、兜住底线,尽最大可能消除贫困,最大面积消除贫困,最短时效消除贫困,因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我国目前还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很大,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解决好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近几年奋力推进的脱贫攻坚战,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使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当然,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要做好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共享发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真实展示,是给人民以幸福欢乐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相信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共享发展理念的逐步落实,我们将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享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体验到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
(作者为北京日报理论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