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40年的回顾与前瞻-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时政

马克思主义哲学40年的回顾与前瞻

郝立新
2018-11-05 08:34:44  来源: 光明日报

  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拉开思想解放的帷幕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回应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展开,在应对当代哲学理论发展挑战、吸收人类文明发展成果中前行。反思现状,哲学研究依然存在问题导向、现实取向、话语体系、研究方法、功能发挥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展望未来,哲学研究应该坚持三个面向的原则,关注与追踪实践发展、科学进步和哲学前沿,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继续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哲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实践为哲学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动力。“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实践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显著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的实践锻就了创新的思维,催生了思想解放运动,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精神准备;改革开放实践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现实课题,创造了许多富有探索性的“特区”经验,提出了许多富于挑战性的迫切要求,从而成为推动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回应时代呼声,植根实践土壤,聚焦实践问题,探索发展规律,深化学术探究,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重大哲学理论问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一是实践问题和实践观研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引发了人们对实践问题的高度关注,深化了人们对实践观点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理解上逐步形成共识,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辩证物质观为基础,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以辩证性、历史性、实践性为特征,以反映现实世界规律和社会生活本质为主要内容的新唯物主义形态。二是发展问题、人学问题和价值问题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发展的本质、发展的规律、发展的方式,以及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进步与代价的矛盾、生产与环境的矛盾等问题日益进入哲学研究的问题域,社会发展理论逐渐成为显学。伴随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兴起,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价值哲学对价值关系、价值特性、价值评价、价值选择、价值创造等问题的探讨,为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研究直接提供了理论支撑。

  哲学基本原理和哲学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状况进行了深入反思,并围绕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例如,从辩证法的角度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实质,深入研究了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的当代价值;从历史观的角度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和专题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文献史料挖掘和历史语境考证等方面研究都取得重要进展。

  关注现实的应用哲学蓬勃兴起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审视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实问题,构成了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趋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围绕民主理论、自由观念、平等思想、权利理念、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展开探讨。经济哲学通过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哲学演进坐标,深入阐释了经济学与哲学的关联,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野。文化哲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问题,探讨了文化模式、文化冲突、文化产业、文化观与历史观的关系、大众文化及其批判等一系列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向纵深推进。学者们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等基础理论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探讨,力图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有深度的研究,对社会发展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进行了哲学概括和总结。

当前哲学研究面临的问题

  一是在中国特色哲学形态及其话语体系的构建上,仍然存在自觉不够、自信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相对薄弱,哲学研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存在既远离现实问题、也远离基础理论,从而日益边缘化的倾向;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借鉴与批判占位不高、深入不够;学风和文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者自说自话、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大众和学界听不懂的话语,缺乏反思和批判精神,研究和阐释问题的思路有待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效传播方式有待深入研究。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尚未见突破性进展。

  二是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分支应用研究的一些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够深入、不甚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认识和处理“史”与“论”、学术性与现实性、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本土和外来的关系上。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史论分离的片面倾向,或者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在立论上缺乏文献依据或文本支持,或者是只关心经典作家“说了什么”,而不关注他们“为何说及如何说”。这样就造成两种后果:要么把哲学史的研究变成了缺乏思想性的编年史研究,变成烦琐的考据学研究,要么使哲学研究成为离开哲学史资源和哲学发展前沿的空洞的“学术研究”或奇思冥想。其次是把研究中的学术性和现实性对立起来。有的学者片面强调学术性而排斥现实性,或者用现实性来取代学术性,而未能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研究的学术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未能把握学术性和现实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未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以及哲学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再次是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理论研究的成果未能充分有效地转化为教学研究的成果。最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本土与外来之间的关系仍需要摆正。有的学者过于看重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成果,而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研究,忽略了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成果;相反,也有的学者忽视或鄙视国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果,不了解国外研究动态。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三是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发展和分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近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研究在整体性、综合性上明显加强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专业发展或纵深发展则相对较慢,研究力量的分布和投入有所减少,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和研究的发展出现新的萎缩状态。

 对哲学研究未来发展的思考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哲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和研判目前尚存问题的基础上,理清未来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

  明确哲学与时代的结合点,找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展的新生长点。置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大舞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应充分发挥哲学对现实的反思功能和哲学对现实生活的引导功能,继续关注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深化对现代化进程和人类文明进程的哲学思考,为解决中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问题和世界发展问题提供哲学智慧。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中的思想富矿,既要返璞归真,又要返本开新;既要“照着说”,也要“接着说”。要站在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高度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及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社会发展的精神信仰问题、生态问题、制度价值问题、社会治理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要从哲学史和哲学发展规律、中国传统哲学发展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等多角度来思考和研究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既要坚持引进来,学习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又要重视走出去,向世界展示学术中国。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上,需要解决研究中的史与论的结合问题,处理好文本研究与当代现实问题研究的关系。既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时代精神,又要在理论创新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的融通。深入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基点。避免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囫囵吞枣式的转述和评说,克服在研究方法与内容上大而化之和停留表面的不足。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运用正确的判断标准,对国外理论热点的是非曲直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深化应用哲学的研究。应用哲学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支撑与指导。政治哲学需要进一步回答当代政治哲学和政治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出的挑战,经济哲学需要进一步透彻分析近现代西方经济哲学和经济发展现实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文化哲学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价值哲学需要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哲学价值论的关联,解答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困惑。人学研究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阐释,深入辨析西方人学思潮的理论实质,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学观念。

  进一步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程,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思考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中国经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注重用世界眼光来研究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紧密结合起来。

  时代在前进,哲学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大有可为。我们期待着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创新发展,取得更大进展。

  (作者:郝立新,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工农关系变革:改革开放40年之启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农关系的调适与发展,是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国迈向现代化工业国的重要主题,也是贯穿改革开放的关键主线之一。

  • 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文如下。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加快建设稳定高效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广大劳动者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改革开放进程也是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改革促进了就业扩大和劳动力重新配置,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 习近平:开创我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9日上午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

访谈

文献

  •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向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84年前这份不起眼的文件,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一份84年前由红军总政治部下发的文件,题目是《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这份文件的签发日期是1934年10月9日,文件要求各部队“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广泛的进行口头宣传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