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时政

  • 数字技术驱动先发优势 转化为治理效能

    浙江要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必须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技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将浙江的先发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0-06-22 10:39:42

  • 深化“三服务” 打造“三个无”

    当下的区域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制度供给的竞争,只有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障碍,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才有利于营造创业创新的最佳政务环境。
    2020-06-22 10:33:28

  • 筑牢“中国之治”的制度伦理基础

    “中国之治”一般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的制度成就与历史经验,体现为一种现实的治理状态和治理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和基本表达。
    2020-06-22 10:30:45

  • 干部直播带货要向纵深发展

    干部直播带货,带动了大量农产品由农村向城市上行。应以干部直播带货为契机,持续优化这种政企合作的新模式。
    2020-06-22 10:13:46

  • 补短板 强弱项 打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后一公里”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大仗”“硬仗”要打。
    2020-06-22 10:10:18

  • 不急之务不举 不急之钱不用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一手抓自力更生,一手抓精兵简政、厉行节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争做领导大家胜利渡过难关的模范。
    2020-06-22 10:06:15

  • 时刻牢记战斗员身份

    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矢志不渝谋胜战、为打赢。
    2020-06-22 09:15:39

  • 着力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

    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也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品质。
    2020-06-22 09:12:26

  • 脱贫攻坚的价值追求、目标导向和根本保障

    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2020-06-22 07:38:2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9年光辉而不平凡历程,即将跨越百年,意义重大。党成立至今最根本的成就,就是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20-06-22 07:27:48

  • 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从中国历史上对少数民族地区所实行政策的发展变化,可以梳理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显示出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政策的演变趋势。
    2020-06-22 07:26:59

  • “四个维度”绘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战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020-06-21 14:41:45

  • 加强宣传教育 突出阐明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定位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为我们准确理解民法典作出了重要指导。
    2020-06-21 14:40:49

  • 民法典为公益诉讼撑腰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目的是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2020-06-21 10:43:49

  • 中央政治局的法治课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天,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切实实施民法典。这也是今年中央政治局的第一次集体学习。
    2020-06-21 10:41:59

  • 辛识平:“一带一路”合作何以逆势前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日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会上,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年多来,又取得可喜进展。
    2020-06-21 09:23:25

  • 彰显“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

    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和革命精神之源。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深情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020-06-21 08:13:33

  • 打造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 开辟“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正是因为“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互利共赢新范式,“一带一路”这一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正式提出并广受世界认同。
    2020-06-20 10:51:38

  • 经济大家谈 | 按下“新基建”加速键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打破了生产经营、生活体验的时空局限,构建线上与线下、制造与服务、数据与价值、场景与内容相结合的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开创人类社会更广袤的生存发展疆域与市场经济空间。
    2020-06-20 10:45:54

  • 经济大家谈丨从“六稳”到“六保”,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2020-06-20 10:44:40

  • 【央广时评】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此次疫情在北京的反扑,表明了疫情发展的复杂性和严峻性。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国内外交往的增加,疫情复燃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2020-06-20 10:44:01

  • 郭言:抗击疫情更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时刻,中国再次表达了与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合作平台的坚定信心。
    2020-06-20 10:43:31

  • 从疫情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文化思考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清楚地观察到,“家国情怀”这一中国人素有的思想情感,在疫情应对中发挥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
    2020-06-20 10:43:00

  • 为完善特别行政区制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现行宪法通过第31条和第62条第十四项的规定,科学有效地构建了作为一项重要宪法制度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制度框架,并赋予全国人大在建设特别行政区制度中明确的宪法职能。
    2020-06-19 20:24:15

第1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共20页 至第 确定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建功新征程

    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工作中去,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不懈奋斗,继续建功新征程。

  • 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 践行劳模精神 把工作干到极致

    11月24日,5年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召开。看着电视里熟悉的画面,回想5年前自己接受表彰时的情形,仍然非常激动。

  • 以劳模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