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
王一鸣
//www.auribault.com2015-04-14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就是要推动产业升级上新台阶。产业升级不是简单地调整产业间比例关系,而是提升产业价值链,调整不同价值链区段的比例关系,要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价值链中高端,从成本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一

  从过去几年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2007年以来,无论是季度还是年度增速都出现大幅回落,季度同比增速从2007年2季度14.8%回落到今年1季度的7.4%,增速下降一半,年度增速从2007年14.2%回落到去年的7.7%,下降6.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由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向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换挡期,不仅经济增速大幅回落,更重要的则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

  从国际经验看,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经济增速都会有一个拐点性变化。日本大致出现在1969年,1973年第三次石油危机后高速增长就终结了。韩国大致出现在1988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高速增长基本也结束了。更重要的是,拐点出现以后,钢铁、电力和汽车等制造业部门产能逐渐接近极限规模。同样,我国在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后,制造业部门生产能力也将逐步接近极限规模,再靠规模扩张已经走不下去了,这就要求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

  从今后一个时期看,我国制造业大规模扩张的空间逐步缩小。过去一个时期,制造业产能迅猛扩张,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制造业部门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一些行业产能规模接近极限。

  2013年,我国钢材产能达到10.6亿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4亿千瓦,汽车产量达到2211万辆。总体上看,制造业发展“铺摊子”阶段基本结束。与此同时,支撑产业发展的要素条件深刻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经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逐步形成,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趋于减弱。产业升级和创新正在成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这要看能否形成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特别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形成一批处在创新前沿的龙头企业。

  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核心是提高生产效率。如果说,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张,也就是“铺摊子”,那么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产业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发展,也就是要“上台阶”。过去产业升级可以依托技术引进或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现阶段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越来越融合为一体,因为大规模引进技术的外部条件已经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加快形成推动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通过为市场所需要、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经济向中高端水平发展。

  二

  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就要推动产业升级上台阶。产业升级不是调整产业间比例关系,而是提升产业价值链,调整不同价值链区段的比例关系,要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价值链中高端,从成本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就要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提高制造业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应用-龙头企业和配套体系”的产业链;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传统重化工业,提高重化工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向劳动、知识、技能相结合方向发展;强化研发设计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

  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就要推动创新上台阶。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由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由中高收入向高收入经济体迈进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时期已经具备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客观条件和可能性。

  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

  第一,推进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鼓励科技要素向企业流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机制,推进传统制造向以研发为基础的制造转型。

  第二,把科技创新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我国正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市场潜力非常大。要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力求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第三,构建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快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化改革,深化垄断性行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力度。

  第四,强化科技创新的教育和人才基础。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变,对深化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利于创新潜能充分发挥的体制环境,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使全社会创新潜能充分迸发出来。(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