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拓展福建自贸试验区文化功能
曾志兰
//www.auribault.com 2015-11-16 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福建自贸试验区今年4月成立以来,文化部发布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调整实施有关文化市场管理政策的通知》,省政府先后印发了福州、厦门、平潭三片区的《实施方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省文化厅制定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开放项目实施细则》。这些文件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三片区定位和拓展文化功能的政策依据,三片区对文化功能定位和拓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厦门片区行动最为迅速,已经出台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加快国际贸易产业集群、航运物流产业集群、金融服务产业集群、专业服务产业集群、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文化产业列为“专业服务产业集群”的首个产业,定位为:“发展进口文化艺术品和文物的保税展示、拍卖等新业务,建设文化保税产业中心,带动演艺、娱乐、高端商业等集聚发展,努力建设国家两岸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建设“海峡收藏品交易中心一期”用于“文物收藏、交易、当代艺术收藏品、精致酒店、城市文化广场及商业配套等”,建设“国际邮轮母港”用于旅游会展服务。

  福州片区把文化功能定位为:积极引进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企业,利用福建自贸试验区保税仓储物流、离岸保税、保税租赁、免税等优势,重点发展国际文化产品仓储物流、租赁、展览展示、高端艺术品鉴赏与拍卖、文化衍生后期服务等文化贸易和版权贸易;积极发展广告、设计、影视、传媒、软件、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配套发展文化金融服务,包括文化担保、文化产业融资、版权贸易等;建设两岸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拓展“两马”旅游深度合作,建设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船政文化5A级景区和“夜马尾”海洋文化一条街项目,积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和人文交流品牌。

  平潭片区发展定位为:对台投资贸易自由先行区、服务台胞生产生活示范区、两岸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平台、国际旅游岛。平潭片区产业发展的每一功能定位都与文化关系密切。平潭片区出台一系列吸引文化企业入驻的优惠政策,从各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设的主要项目有文化保税区、香港中诺集团平潭产业基地、台湾创业园、国际旅游岛。此外还有同元集团(海坛古镇项目)、长福文化城 (长福博物馆项目)、中国海洋文化中心项目、水木动画 (原创动漫项目)、海坛书局(两岸出版、印刷项目)、大汉文化 (贝雕项目)、映象海坛 (古船木雕、贝雕项目) 等注册入驻平潭片区。

  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但是,与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等领域相比,文化领域制度创新明显滞后。一是缺乏顶层设计,自贸试验区文化建设中理论准备相对不足。梳理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福建和三片区发布的政策及采取的措施,关于自贸省区文化发展顶层设计的文件至今未出台。对于文化在自贸试验区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理念下,从文化服务于经济的角度认识文化。厦门片区已经把文化融入经济发展中,认识到文化的经济价值,但对文化精神价值的认识还较模糊。福州片区还没有意识到文化理念强大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中缺乏文化的身影。平潭片区文化功能定位,文化被作为经济发展的“踏板”和手段,一些文化项目真正的文化内涵不足,如海坛古镇项目确切地说是旅游地产项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自贸试验区文化建设中理论准备相对不足。福建自贸试验区从申报到挂牌,时隔仅1年,缺乏完整的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各片区只能通过“试验”摸索。二是缺乏前瞻性,对文化在自贸试验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三片区对于文化功能的认识仅停留在文化的经济功能,更具体地说只停留在是发展文化产业上,在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中缺乏融入文化因素的自觉。应该看到,文化对于福建自贸试验区而言,无论从营造吸引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生活环境,还是从吸引企业集聚、促进对外贸易来说都意义重大。三是缺乏地域特色、对台特色,自贸试验区文化开放的政策有待突破。基于文化的特殊性和文化安全的考虑,文化开放的步伐相较于经济领域较慢。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对文化及相关行业禁止和限制条款多,文化市场开放项目少,自贸试验区文化开放度有限。因此,利用好自贸试验区境内关外的属性和海关监管“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模式成为拓展文化功能的首选。四是缺乏文化发展平台,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自贸试验区文化发展的需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运行机制规定的通知》要求设立投资、贸易、金融、法治保障、市场监管五个专题组,没有专门针对文化发展的专题组。而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关于文化发展的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载体至今没有建立起来,这使得有关自贸试验区文化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自贸试验区文化企业的诉求缺乏载体传导。

  为此,福建应从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出发,从以下五个方面拓展文化功能:

  塑造文化福建新形象,打造福建新名片。什么是“福建形象”?“改革开放的前沿”“晋江模式”“爱拼才会赢”等等曾经代表过福建形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福建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而今什么是“福建形象”再次摆在福建人面前。一条可循的普遍的检验就是“以文化维度为福建形象的目标导向”,打造文化福建新名片。福建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第二批自贸试验区,承担着推进改革开放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的国家使命。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创新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在打造“文化自贸区”“文化福建”上先行一步,把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的各项内容统摄、融合成“文化福建”展示给全国、全世界,成为福建新名片。

  探索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新模式,构建两岸文化合作示范区。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掀开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福建自贸试验区文化功能拓展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握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海和平稳定给福建文化发展带来的红利,在对台文化交流载体建设、扩大祖地文化影响力、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两岸文化行政部门交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对台文化研究方面积极进取。中央赋予福建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文化独有的交流功能和对人的思想影响力,在增进两岸互信和两岸同胞深厚的兄弟情谊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可替代,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构建“两岸文化合作示范区”不可或缺。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建设文化“走出去”的新平台。“十一五”以来,文化“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走出去”也是福建自贸试验区文化功能拓展主动顺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局势、主动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新要求、主动承担文化开放先行先试新使命的必然选择。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发挥平台文化产品进出口基地、文化贸易品牌企业集聚地、文化贸易金融政策试验基地、文化产品展览展示推介基地、文化经营贸易人才培训基地五大功能,积极推动拓展文化“走出去”的经验值得福建自贸试验区借鉴。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文化开放的成功经验,福建自贸试验区要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集聚地、中转站和桥梁,更好地为文化和文化企业“走出去”创造机会提供服务,必须打造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构建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平台。

  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深耕文化体制机制与国际营商环境相接轨的“试验田”。作为国家第二批设立的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文化开放要把握好国家赋予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验田”和推动闽台融合的特殊使命的战略机遇;要把握好允许开展制度创新,特别是开展闽台融合政策试验的发展先机;要抓住以开放试验倒逼改革、打造中国文化开放升级版的大趋势;要抓住以更加开放的政策、更加有力地先行先试服务两岸关系大局的大趋势,借势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力争在文化贸易、投资、财政、金融、市场监管体制方面有所突破。

  加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打造文化创业创新基地。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基本要义。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半年多来,为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自贸试验区创新创业,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自贸试验区文化功能拓展,要充分利用创新创业的有利环境,尽快出台或细化吸引文化企业、创客入驻的自贸试验区文化创业创新政策,打造自贸试验区文化创业创新基地。(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