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徐绍史
//www.auribault.com 2015-11-24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围绕释放新消费、创造新供给、形成新动力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充分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全面、系统的政策性文件,是充分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总体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是新阶段推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培育新供给新动力,既符合发展规律,也符合我国发展需要。从近年来发展实践看,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更多依靠消费升级引领发展。

  (一)现阶段更多依靠消费升级引领发展符合发展规律。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消费升级存在规律性对应关系。到工业化中后期,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消费升级与收入水平、人口结构、科技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各国发展经验,人均GDP超过1万国际元和人口比重最高年龄段在46岁左右时,一国将进入消费快速升级期和消费支出高峰期;每一轮科技革命也均会催生新一轮消费升级。对照我国实际,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合1.1万国际元,未来十年还将迎来45—49岁人口高峰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蓬勃兴起。多重因素叠加,决定了我国将迎来消费快速增长、结构加快升级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提升的重要机遇期。

  (二)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培育新供给新动力符合发展需要。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供给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符合发展的根本目的,可以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改善。二是有利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和创新的有效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三是有利于畅通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构建稳定增长长效机制,有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我国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性特征明显、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以文化、旅游、信息等领域消费新热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及其牵引的产业发展新亮点层出不穷,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动力源。2014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296亿元,同比增长36.2%;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今年“双11”,仅阿里巴巴旗下各平台单日交易额就达到912亿元,电商消费增长速度非常迅速。

  加快构建以新消费引领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发展路径

  在新消费引领下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长动力机制的系统优化,涉及到发展思路、方向原则和制度环境的全方位调整和完善。

  (一)树立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供给创新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常态下谋划经济发展、优化动力机制,需要深化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不能脱离消费升级谈产业升级。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消费,只有围绕消费升级的方向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协同推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和创新的有效性。二是必须把保护消费者权益放在优先位置。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看,保护消费者就是保护生产者。只有消费者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才能顺利释放消费需求,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推进创新。三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供给创新。要通过制度环境的系统性优化,引导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从而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准确把握以新消费引领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更好发挥消费引领作用的总体要求,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发现和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要,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推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构建消费升级、有效投资、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消费引领,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规律,以新消费为牵引,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形成消费引领投资、激励创新、繁荣经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供给升级,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三是坚持市场主导,以公平竞争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安全消费,企业诚信守法、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四是坚持制度保障,以体制创新培植持久动力。统筹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系统性优化,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营造有利于畅通经济循环的制度环境。

  (三)明确居民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消费升级的方向就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也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资增长的重点领域。我国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主要体现在“六大领域”,一是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相关的教育、健康、文化、养老、旅游等服务消费;二是基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信息消费;三是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牵引的绿色消费;四是满足不同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需要的时尚消费;五是适应居民更高质量需求的品质消费;六是梯度追赶型的农村消费。这些领域消费及其催生的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多措并举加快释放新消费创造新供给形成新动力

  让新消费新供给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需要推进制度创新、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有效供给、优化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消费投资互动、供给需求对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制度建设是基础。针对部分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有效供给不足、重要消费群体消费潜力释放不够的问题,需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推动四方面制度创新。一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系统清理地方保护和部门分割政策,消除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地区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和发展产业的制度障碍。二是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三是加强助推新兴领域发展的制度保障,调整完善各项配套制度,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四是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鼓励各地区放宽落户条件,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释放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潜力,培育壮大城镇消费群体。

  (二)全面改善优化消费环境。有了良好的消费环境,消费者才能放心安心消费,消费需求才能有效释放。目前,我国消费环境还不健全,市场竞争和交易秩序还不够规范,流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对消费升级的支撑作用还有待增强。要围绕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良好消费环境,推进以下重点任务。一是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健全农产品、食品、药品、家政、养老等领域和新兴产业关键标准和规范,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二是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提升监管能力、效率和精准度,在食品药品、儿童用品、日用品等领域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三是改善市场信用环境,搭建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还要适应消费结构、模式和形态变化,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特别是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要通过消费环境的优化,使我国不仅是制造大国,也成为消费大国。

  (三)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供需结构不匹配、产业低水平重复过剩与高品质产品短缺并存是我国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结构性问题。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必须紧紧围绕消费升级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一是推动供给结构优化。既要瞄准国际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服务升级;也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大力发展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和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二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政策系统集成,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与服务链协同发展支持体系,打造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业创新中心。三是适度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日用消费品进口,更好发挥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带动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四)优化政策支撑体系。新消费和新供给有不少是新生事物,政策制度难免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着眼于发挥制度优势、弥补市场失灵、引导市场行为,系统调整各项政策。一是强化财税支持政策,加大相关领域财税支持力度,更好发挥财税政策对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行为的导向作用,激励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改善生活消费环境、重视服务业发展。二是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鼓励发展适应新消费新供给需要的金融产品,促进金融服务与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融合创新。三是优化政府投资结构,聚焦提供适应新消费新供给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新投资方式,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撬动和催化作用。四是完善土地、人才和环境政策,更好满足市场主体用地需求,强化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人才保障,引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通过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