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是安徽省已经明确的“十三五”时期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民营经济是安徽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持续动力,是“调转促”的重要主体力量。目前,受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等因素影响,安徽的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生存困境,部分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投资迷茫,发展没方向,转型没办法。民营企业对向哪个方向发展顾虑重重,普遍存在着对投资看不到底 “不敢投”、融不到资“不能投”、赚不到钱“不想投”心理;在转型升级上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能转”情况。据问卷调查,我省受访民营企业已成功转型的仅占10.2%。
二是企业家精神不振,创业创新动力不强,发展信心不足。一些企业家随着财富积累和内外环境变化,不愿再冒险和创新,资本扩张动力减弱,实业精神退化,对财富从投资赚钱转向财产保值,特别是想“歇业”“套现”,甚至“一走了之”。
三是政企互动不够,企业成本高,营商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企业的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融资成本与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迫切需要政府的关心帮助。然而,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怕与民营企业交往惹麻烦,对民营企业家采取敬而远之、躲而避之的态度。有的官员“不吃、不拿、可也不干”,存在懒政怠政的思想和不作为、慢作为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创业创新的源动力。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激发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加强引导,鼓励支持,提振发展信心,焕发创业激情;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导向,着力优化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环境;就是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依法保障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就是要积极宣传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业创新、守法诚信、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彰显企业家良好社会形象。
二、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造潜能。产学研脱节影响企业创新、产业转型。要以利益为纽带,促使产学研紧密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并落实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倾斜。建立产学研合作风险补偿基金、科技风险补偿资金,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申请、维护费用的财政补贴标准,营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加大对企业的精准帮扶力度。帮扶企业,重在精准。一要着力解决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融资难、成本高等共性问题。二要坚持“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的原则,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比如,在民营企业需要处置固定资产、增加周转资金时,政府可进行合理收储,尤其可以将土地纳入收购储备范围。三要建立联系帮扶制度,压实帮扶责任。建议省市县三级都要建立四大班子领导、相关部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鼓励机关干部到民营企业挂职,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
四、着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核心要义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要完善规则,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和企业经营边界,让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各守边界。政府要敢于担当、善谋善为,企业要破除关系型政商行为模式,守法诚信,自立自强。二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许可事项,规范行政处罚,落实税收法定。三要推进政企沟通常态化。政府和企业应彼此尊重,良性互动,建立交往规范、合作共荣的新型政商关系。(作者单位:省工商联)
当好“五个重庆”建设主力军 用社会主义劳... | 2011-06-14 |
论文选编(二) | 2011-06-14 |
以创先争优推进“两个率先”的实践与思考 | 2011-06-14 |
罗志军:“两个率先”在江苏生动实践 | 2011-06-14 |
大力提振党员干部的“精气神” | 2011-06-14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 教育治理... | 2011-06-14 |
牢牢把握“汇众智搞创新”大趋势 | 2011-06-14 |
提振干部队伍的精气神 | 2011-06-14 |
讲好百姓故事 传播河北声音 | 2011-06-14 |
用新理念激活内陆发展潜力 | 2011-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