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协调供给侧与需求侧 改革、发展、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程恩富
//www.auribault.com 2016-03-16 来源:宣讲家网
分享到: 更多

程恩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今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也就是所谓的“三去一降一补”。“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必须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这是对“十三五”发展主线的一种精炼表达。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呢?曾经有经济学家说过,要反对行政性干预所导致的产能过剩,而在市场化过程中,由企业自己决定的生产和交换所形成的产能过剩和产品大量积压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以这种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就会导致我们的钢铁、煤炭等产量过剩,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把解决产能过剩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付出其他资源来解决它。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很多事都需要在事前进行协调,而不是只在事中、事后去协调。美国的一些著名教授也认为,如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对于投资机构,国家一定要进行干预和调控。前几年,我参加安徽代表团会议时,有一位钢铁部门的负责人就提出疑问说,他们的钢铁产量已经很多,而且全行业已经开始亏损,可是为什么有关政府部门还要新批钢厂呢?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理论上出现了偏差,那么在政策的执行上也可能会出现偏差。所以,我们既要做工作,进行“三去一降一补”,同时也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供给侧”是2015年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实际上指的就是供给这一端、供给这一方面,或者是供给这一侧。中央指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既要有重点,还要两方面工作一起做。有个别经济学家认为重点应该在于需求,而不是供给,但更多的学者,包括中央文件都在强调,要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同时,重点搞好供给方面的改革发展。

  除了“改革”“发展”以外,我还要加一个“管理”。我们不能把要做的所有事情都叫做“改革”,因为有的属于改革的范围,有的属于发展的范围,有的属于管理的范围,这三个概念的内涵是不完全一样的。

  我们知道,需求方面有“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净出口需求。其实,在供给方面也有“三驾马车”,分别是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和科技创新供给,即要素要提高质量、结构要优化、科技要创新。

  那么,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怎样的辩证关系呢?

  供给相当于生产,可以决定需求,也就是消费,因为人们只能消费所生产或者所供给的商品和服务。但是,需求和消费也可以决定供给和生产,因为不适合买方需求和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就属于无效供给和盲目生产。这种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曾经提到过,西方经济学也是认可的。从本期或者短期来说,投资属于需求,表现为支出货币购买生产要素。但是从下期或长期来看,投资就是沉淀的资产决定生产和技术状况,所以又属于供给。因此,协调供给侧与需求侧在改革、发展、管理方面的关系,要有辩证的整体思维和精准的操作艺术,既要有重点,也要一起发力,二者不可偏废。(本文摘自宣讲家网独家报告《学习和贯彻新常态下的五大发展理念——解读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