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具有同等地位的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
毛传为 吴香江
//www.auribault.com 2016-04-15 来源:太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此后,这一新的概念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热词”。与“供给侧改革”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是需求侧管理。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政策的演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92年,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包括土地改革、国企改革等;第二阶段为1992年至2012年,在此期间针对席卷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各国都对经济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控,以需求侧管理为主;第三阶段即2012年至今,供给侧改革再次受到重视。争辩这两个概念孰轻孰重并没多大的实际意义,以供给侧改革为主还是以需求侧管理为主,只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的国际环境下抓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辩证做法。

  一、需求侧管理的意义及方法

  1.需求侧管理的内涵。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正是需求侧管理理论的政策实践。需求侧管理这一概念是凯恩斯主义短期分析框架的变形。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活动总量由需求决定,需求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组成,即所谓的“三驾马车”。因此,在经济出现衰退现象时,政府应积极对经济进行干预,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刺激出口。反之,在经济过热时则采取相反的政策措施。

  2.需求侧管理的意义。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虽然不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来源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但却是产品销售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扩大需求作为行之有效的宏观管理措施,直接形成经济的拉动效应,见效非常快。如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规模刺激政策,把中国的 GDP 从6.6%迅速拉到10%以上,一度带动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迷。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整体脱离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有效需求的空间仍然很大,全国人民对增加有效需求都有很高的预期。而且,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产品走出去的步伐必定加快,需求侧管理仍然是大有作为的。

  3.当前阶段我国需求侧管理的方法。(1)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得不承认,国内假冒伪劣产品盛行是我国消费者购买力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我国对生产者的监管存在很大漏洞,为此,必须加强消费者保护立法,加强监管,真正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只要随时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国内产品质量监管,生产出真正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我们相信,沉迷于日本奶粉、韩国化妆品等的消费者也愿意转向国内产品消费。(2)实施更加有效的投资政策,提高投资有效性。一方面,我们需要稳住房地产、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增长速度,同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支持中西部交通建设,协调区域发展,支持三农发展,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实现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在贫困地区推行小学至高中学杂费全免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另一方面,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中西部交通建设、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等领域。同时,推动和完善金融体系建设,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3)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为了增加我国产品的出口量,最重要的是加快培育质量、品牌、技术和服务等竞争优势,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鼓励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抵缓我国因要素成本优势下降带来的出口下滑。

  二、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及方法

  1.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方即产品的生产方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供给侧改革还包括要素端的改革,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使要素在市场力量配置下自由流动,企业在充分竞争中展现活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供给侧改革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人口红利减少,环境污染等成本上升,中国经济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新一届中央领导对我国经济的认识逐步清晰,从最初的“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到如今的中国经济“新常态”,显示出对供给侧改革的逐步重视。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从解决结构性矛盾入手,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仅仅依靠需求刺激,作用有限,推动结构性调整和改革才是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

  3.供给侧改革的方法。(1)积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工业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巨大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等行业。如若不重视这一现象,将加大企业的经营难度,同时也将进一步凸显金融、财政风险。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通过发挥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利用市场化的力量对生产力进行重新整合,提高生产效率。(2)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需要变低效的发展模式为有效,最终实现从数量型发展到质量型发展的飞跃。首先,要实现由过去的资源消耗模式到资源节约模式的转变,即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注意对环境、资源和生态的影响。其次,要实现由低成本的扩张向高效率的创新型增长转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优化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于煤炭产业是山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其发展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改革势在必行。一是要降低煤炭企业经营成本,继续通过推行规范涉煤收费和煤炭资源税从低确定税率等措施,为企业降低负担。二是优化煤炭供给方式,合理安排产能,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煤炭产业发展质量。(3)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加供给,提供多样性的产品,而且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基于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培育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对于当前山西煤炭产业面临的尴尬境地,可以考虑加大对非煤产业的支持力度,如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紧跟“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步伐,打破山西外贸发展瓶颈,从粗放发展的经济模式中走出来。(4)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证券、保险等非金融机构,丰富企业融资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形成与实体经济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有效整合各种可利用的金融资源。近年来,山西省发生的个别金融风险事件,影响了山西省金融机构的放贷信心,相关部门需做好不良贷款的处理工作。同时,政府应正确对待可利用的民间资本,降低民间资本投资于公共行业项目的门槛。

  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重视供给侧改革并不意味着需求侧管理不重要,只是根据宏观经济现状作出的相机抉择,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放弃任何一面都不能体现其价值,二者应相互配合,互为促进。在进行供给侧改革时,需要需求侧管理来适度扩大总需求,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为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供给侧改革则可以提高供给质量,创造新的需求,为经济的中长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各有利弊,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整体平衡,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