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财经

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

杨振
2020-06-17 16:17:58  来源: 学习时报

化解过剩产能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从经济学看,化解产能过剩实质上是资源再配置问题。建立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重在形成一个法治约束下主要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更多以改革的办法打通过剩产能形成的制度性梗阻。
引入市场机制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产能过剩问题并不是中国经济的“近忧”,但化解过剩产能的传统办法具有行政命令主导的特征。有据可查,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业出现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就已经得到了高层广泛关注。20多年来,虽然产能调控政策日趋严格,但这些本已过剩的传统行业仍持续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化解过剩产能的传统办法遵循着“行政准入限制—过剩产能界定—过剩指标分配—淘汰落后产能”的思路,过剩产能的化解是由行政命令主导而非市场主导。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行政分配指标去产能”的做法,盯住数量目标而忽视制度建设、以“行政命令干预”替代“体制机制改革”的现象时有发生。诱发过剩产能形成的制度性梗阻,长期以来并没有打通。
以市场为主导化解过剩产能,有效避免了行政命令主导模式下的诸多弊端。自2014年开始,在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中,逐步引入了市场主导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式。在产能总量控制和严格约束下,允许企业之间进行产能置换指标交易。而在此前,由于存在严格的行政性准入审批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原则上不再审批核准新产能,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先进产能进不去、落后产能出不来”的现象。在这种总量控制下的“半市场化”指标交易方式中,先进产能通过购买产能指标进入市场,落后产能则通过出售产能指标退出市场,真正实现了由市场来识别筛选先进产能和落后产能,缓解了由政府部门判断落后产能面临的信息不足难题。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逐渐成为近年来产能调控政策的一个新特征。以差别化的要素价格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化解过剩产能实践中,市场化手段被引入到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到债转股等各个环节,避免了传统“拉郎配”式兼并重组带来的效率损失。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的市场化退出机制不断优化,有利于促进市场化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体制和政策不断健全。
市场化去产能需要法治加以保障。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下,成本低的产能在竞争中胜出,成本高的产能被市场淘汰。但遗憾的是,市场也有一只“看不见的眼”,它难以辨识企业成本之高是由于自身运营效率低,还是因为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一言以蔽之,市场只会淘汰那些总成本高的企业。因此,如果政府没有一视同仁地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社会性监管,市场反而会逆向淘汰那些对社会更负责任的高成本企业。比如地方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松紧不一,就会使得部分企业因为少承担或不承担污染治理责任而保持低成本。这时候,缺乏政府法治保障的市场化去产能模式,反而被异化为一种“劣胜优汰”的筛选机制。这意味着,法治化是市场化去产能的前提和基础。
日益严格的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陆续出台,法治化成为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的又一典型特征。特别是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企业排放等重要环保数据可以直通中央,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环保数据由下级向上级传递的信息失真问题,企业越来越难以靠逃避社会责任降低成本。执法方式科学化和现代化,遏制了地方监管程度松紧不一可能带来的这些“监管套利”行为。可以说,法治化去产能手段,保证了企业在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进行产能调整。
建立长效机制应打通制度性梗阻。长期来看,形成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需要有效识别制度性梗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多次强调,要“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经济逻辑表明,过剩产能持续形成的背后确实存在许多制度性梗阻:首先,过去的政绩考核以GDP为主,在地方竞争制度下,地方确实有通过增加产能创造GDP的客观动机;其次,分税制改革以后,财权上升、事权下降,地方需要为财力支撑寻求保障,也有通过增加产能创造税收保障财力的内在激励。最后,生产税尤其是增值税占主导,是工业生产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下我国税制的典型特征。而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往往也是贡献大量增值额的产业。这些正是去产能“顽疾”的制度性梗阻和体制机制“病灶”。
建立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不仅要在法治约束下形成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更要以改革的办法优化过剩产能形成的体制和制度基础。从政绩考核来看,不唯GDP、不以GDP论英雄的新政绩观已经形成共识。在央地关系上,2018年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科技、教育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关系重新进行了调整。从税制改革来看,中央持续给地方放权让利,特别是实行了多年的增值税中央与地方75∶25分成比例,已经调整为中央地方“五五分享”,减缓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压力。这些富有成效的体制机制改革,大大弱化了地方扩张产能的激励。过剩产能形成的体制和制度基础发生根本性变革,无疑为建立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