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财经

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郭威
2020-08-11 15:33:04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者按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GDP全球占比从1.8%发展到约占16%,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其中,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非常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对如何看待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前瞻性思考、科学性研判和综合性部署,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也为我们更好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本版今日特刊发三篇文章,对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展开深入研讨。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为帮助民营企业应对所面临的压力,尤其需要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强民营企业信心,稳定预期,推动民营经济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民营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日益迫切、利益格局调整难度加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持续繁重,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关键阶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总的来看,公有制经济主要涉及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和关键的非竞争性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则主要涉及一般竞争性领域,两者在既有“鲶鱼效应”也有“互补效应”的动态调整和发展中和谐共生。因此,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既各有所长、各具优势,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有利于加快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论述,不是仅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疫情和“逆全球化”思潮影响而短期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基于经济客观发展规律,面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以及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所提出的具有持久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发展思路。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大多是在市场竞争的“摸爬滚打”和“优胜劣汰”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产权明晰、激励约束相容等特征使其在公司治理、决策实施与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及时适应和把握市场价格和竞争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配置和利用资源,促进循环体系的高效运行。从发展实践看,民营企业所具有的“五六七八九”特征,决定了其在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以及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40.6万家,对世界各主要市场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在保持传统市场优势的同时,对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了25.6%、11.4%、15.6%,均高于全国整体增速。201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4%,拉动外贸增长4.5个百分点。因此,民营经济无论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还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重要力量,也为未来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积累了基础和条件。

  有利于维持经济社会稳定。一部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民营经济发展史,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自身不断成长发展的同时,也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稳定增长看,2017年,全社会投资中的民营企业、民间投资已经占60%以上。特别是在制造业投资中,国内民营企业已经占到了77.2%。2016年,民营企业大约生产和销售了全国80%以上的日用消费品和60%以上的中高档消费品,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作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我国出口总额中,民企占46.6%;进口总额中,民企占29.4%,已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最大贡献者。从增加就业看,研究表明,经济运行不可避免地会由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失业问题,波动越大,失业率也越高。然而,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与失业率表现出明显的反向伴随关系。民营经济更有助于解决摩擦性、结构性失业。从改善民生看,民营经济通过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在增进人民福祉的同时也拓宽了政府融资渠道,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全社会杠杆率,防范化解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潜在风险。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民营经济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

  在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制度创新所带来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一套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可以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稳定发展预期、减少不确定风险等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全球蔓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逆全球化显著增强等因素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既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自由放任,而是要以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为目的,通过“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优化流程服务,维护民营经济合法利益。

  拓宽融资渠道,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当前,民营经济普遍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加之疫情对民营经济冲击更为明显,应优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逐步降低融资成本。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经常听取民营企业的真实反映和诉求,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应积极作为,多听取企业家意见和建议,健全民营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反馈机制,提高行政权力透明度和公信度,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有效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