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乡村年味真的淡了么?
//www.auribault.com2014-02-13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尤其在农村,过年更是“讲究”,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尽显年味的浓烈和张扬。腊月三十下班后,我也匆匆由县城往农村老家赶。虽说每年回家过年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但今年给我的明显感觉却是:年味依旧浓,爆竹渐稀少。

  在回家的路上,沿途可以看到农村各家各户檐下挂着大红灯笼、门上贴着火红的对联,房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赶到家时,天已抹黑,团年的饭菜已经摆上了桌,只等我们入座开席。弟弟拿出一挂比往年短了许多的鞭炮在院坝里燃放。走出院子四处一望,象征着团年饭开席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稀稀拉拉,尤其是那震天响的“冲天炮”,与往年比更是少了很多。席间,提及鞭炮话题,弟弟说村里很多人都和他想法一样,过年放鞭炮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没必要把“钱”噼里啪啦地炸了,也不环保。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夜里,按习俗不仅灯笼和房间的灯要通宵亮着,还要给先祖的坟墓“送亮”。团年饭结束后,照例要去给爷爷和奶奶“送亮”,但父亲没有给我们鞭炮、火纸和蜡烛,只是给了两个小小的荧光灯。父亲说,电视上一个劲地宣传文明祭祖,加上天气干旱山林容易着火,纸就别烧了,鞭炮也不放了,“送亮”就用荧光灯吧。在回来的路上,汶水河两岸的人家亮起了檐灯,远远近近如同天上的星星,依稀的鞭炮声偶尔划破山乡的寂静,夜色里弥漫着过年的喜庆。

  春节联欢晚会,依然是乡村人年夜饭后的一道“大餐”。八点整,一家人准时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春晚,一边拉着家常。父亲在夸赞“八项规定”带来的变化后,反复叮嘱我要谨言慎行、遵规守纪;要弟弟多关注新的惠农政策和好的挣钱门路。

  春晚马年的钟声倒计时开始,村里迎春祈福的鞭炮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农村人叫“出天星”,非常重视,所以鞭炮声比团年饭时更大、更长。但我发现,密集的鞭炮声中只有零星的“冲天炮”乒乓作响,也少了火光映山的景象。天星出完,春晚结束,弟弟关掉了檐灯,几乎在同时,沿河两岸的灯火也比先前少了许多。对此,我很诧异,弟弟却说“现在都把年看得淡了”。

  炮声稀了,灯火暗了,乡村的年味真的淡了么?思量着弟弟的话,梳理着自己的感受,我倒觉得乡村的年味依然浓郁,浓的是亲情和乡情,还有那回归本真的喜庆与开怀。乡村年味淡了,其实是指那些由浮躁和攀比催生出来的铺张和形式。党风正,带动了政风、民风、家风的新变化。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