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
李君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韵
//www.auribault.com 2015-12-03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专门讨论“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我认为,把当今中国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进而把它们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做一番探讨,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追求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一、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梦想有美好社会理想的民族。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偶然的,其中除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内在矛盾有这样的必然性,还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我们都知道,“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追求的社会理想。汉学名著《礼记·礼运》中提出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都有深刻的影响。

  在《礼记·礼运》中,“大同”指的是尧舜时代“公天下”的社会。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权位,社会就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儒家学者十分怀念夏以前“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社会,称它为“大同”。后来,许多思想家把这种对过去的怀旧转化为对未来的追求,比如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化的,可以最终达到世界的“大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是将“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可以说,“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已经成为这个民族最高的社会理想。而这种以“天下为公”为要旨的“大同”理想,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追求,有这样的文化基因,所以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特别能够接受这样的社会理想。可以说,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追求的“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中国梦集中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潮流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中华民族面临救亡和发展两个历史性课题。为此,中国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把“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形成的民主、人权、科学等理念结合起来,寻求救亡和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

  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走上了现代化之路。无论是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的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还是江泽民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从实际出发的发展战略,又都包含着深深的中国文化基因。“小康”就是《礼记·礼运》中提出的。

  “小康”是比“大同”低一级的社会,是走向“大同”的一个阶段。因此,“小康”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社会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这个概念,概括了中国这“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由此可见,中国梦集中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潮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连接了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同时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桥梁,把党的意志与人民的共识、民族的情感连接了起来,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自觉责任。

  那么,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是有价值追求的社会梦想。从其价值追求来讲,中国梦就是在国家层面上,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上,要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公民个人层面上,要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样的追求不就是中国梦吗?或者说,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实现的理想社会,不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吗?深入考察这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个文化之根,这个根既包括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包括了中华民族近代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样包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最新的文化成果。

  总之,联系中华民族的“大同”理想和“小康”思想可以发现,中国梦的追求及其价值内涵和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本报记者 李韵整理)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