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建设好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搞活商贸流通业,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这为新时期如何做好西藏旅游业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要完善新布局。我区旅游业在经过30多年的开放后,发展基础和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当前,要适应这一变化,着眼进一步完善大开放布局,进一步深化开放程度,提高开放水平,为西藏旅游业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这样,旅游业发展才会有光明的前景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西藏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今年3月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将西藏定位于重点加强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的合作这一板块功能上。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切实完善新布局,用新的功能定位,吸引更多游客到西藏旅游,做大做强高端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提质量、见效益、上档次。为此,我区要加强与内地和沿边地区、沿海、边境、跨境、国外旅游业的建设和合作,完善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要加快依托与尼泊尔、印度、欧美等国家的对外商务、贸易来实现优化升级,推进旅游强区战略进程,进一步完善我区旅游业布局。随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西藏旅游业正在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我们必须调整旅游业布局。只有这样,西藏旅游业才能出现旅游大市场、旅游资源大开发、旅游投资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要尽快形成新体制。作为我区支柱产业,旅游业培育和挖掘的深度和力度还有待加大,旅游投资、消费等构成的旅游经济,与内地相比,还未形成大规模、高质量效应,这就要求旅游业发展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时间内,尽快形成紧紧瞄准国内国外市场、遵循价值规律、牢牢抓住鲜明的民族宗教特色、文化特色、高原特色等,侧重旅游总体规划、品牌宣传营销、科学管理运行的新体制。制度环境影响着旅游业的开放程度和进度,要主动与国际规则接轨,畅通制度,创新体制。西藏旅游业要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牢牢抓住体制改革这个核心,坚持内外统筹、破立结合,坚决破除一切阻碍旅游业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要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推进包括进一步放宽旅游市场投资准入、加快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业境内外开放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旅游业法治化、国际化的运行环境。
要努力打造新格局。“十三五”期间,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大开放要尽量全面开放、深度开放,这种开放应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是对内对外同步双向的开放。为此,西藏旅游业要打造大开放背景下的新格局,秉持亲诚惠容、以人为本,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全方位、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国内的中东西部联动、国际的境外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做好区域开放新格局大文章,充分发挥高原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区域开放,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进我区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旅游业开放升级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旅游经济体系,形成引领西藏与内地、国外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旅游业开放区域,培育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开放高地。
总之,西藏旅游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大开放的新布局,离不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新体制,离不开全方位大视野下的新格局。我区旅游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以大开放形成大市场,以此整合拉动大经济,带动旅游业大发展。只有这样,我区旅游业才能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