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廖清成
//www.auribault.com 2016-01-11 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系列新的目标要求,其中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这是中央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挖掘发展新动力、回应人民新期待的重大抉择。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尊重发展规律,顺应发展趋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

重大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城镇化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会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路径。随着我省城镇化率的增长,城市内部形成的二元结构矛盾日趋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给城镇化发展带来了风险。因此,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推进相关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实现公平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是化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促进城市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与上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的社会参与、利益表达和维权等意识,在城里安居乐业、做城里人、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渴望。

基础条件

  当前,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城镇化率处于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逐步变化,要求我省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发展新阶段。

  城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调结构和促转型,我们面临的产业转型和消化过剩产能的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主要依靠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主要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推动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主要依靠提供低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科学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显著增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全省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680余亿元,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强劲,城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城互动发展良好格局初步显现,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实现突破应用,信息化快速推进,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土地加快流转,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愿望强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各地在城镇化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为创新体制机制积累了经验,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

重要路径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要求都很高的重大任务。从我省的情况看,根据2014年发布的《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到2020年我省要实现约55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年均要落户91.7万人。要在规划期内实现这些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促进城镇化转型发展。

  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好差别化落户政策,有序放开南昌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级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尤其要尽快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落户问题;要在自主自愿基础上不断提高留学回国人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要通过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着力建设宜居城镇。新型城镇化不仅要让人们住在城中,更要让人们幸福在城中。因此,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围绕人的生存需要和全面发展来推进城镇化,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上。要突出质量这个关键,正确处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努力推动城镇化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花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提升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着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下大力气提高城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水平。要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和水平。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互联网+”与城市服务的深度融合。要消除壁垒、加强人文关怀,为外来转移人口有尊严地实现城市梦想提供保障。

  着力强化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是支撑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是解决城镇就业创业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坚持城镇发展和产业发展两手抓,把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在产业体系建设上,坚持走具有江西特色、符合江西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遵循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发挥产业比较优势,积极构建彰显城镇经济特色、结构优化、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等因素,重视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集约利用、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高效利用。同时,要努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胜任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就业岗位。

  着力破解资金难的问题。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外来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创新融资平台,承担起转移农业人口市民化在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企业要加大职工技能培训投入,落实外来人口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依法为外来务工人员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要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并按照规定承担相关费用,提升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