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新华社评论员
//www.auribault.com 2016-03-1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更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不能掉队。

  今年两会上,扶贫脱贫是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念着贫困地区乡亲们。“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3月10日,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又就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要求、指明方向。深情的牵挂温暖人心,决胜的号令激励着各族人民奋勇前行。

  从青藏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脚下到彩云之南,近年来,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等多种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摆脱贫困还有不少难题。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共有680个县,其中371个地处民族自治地方,占54.6%.现实告诉我们,民族地区是短板中的短板,打好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只有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才能迎难而上,赢得这场事关千万人幸福、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硬仗。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族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如果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必然事倍功半、费而不惠。这就更加要求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扭住“精准”二字,找对“穷根”进行靶向治疗,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脱贫攻坚,难在见真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更加注重教育脱贫,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培养一批当地的中高端创新人才,才能把国家的资金和政策用好用活,使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更牢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无论是三江源头、草原牧场,还是林海雪原、琼岛碧波,丰富的生态资源都是民族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根基不能动,家底不能丢”,民族地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关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为长远发展厚植优势。对青海来说,就是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好“中华水塔”,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对各地来说,就是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生态之基。

  多民族是我国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民族地区在自然风貌、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等方面富有特色,极具发展潜力。推进脱贫攻坚,化潜力为实力,既需要外部助推,更需要激发内生动力。一方面,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另一方面,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从而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输血”和“造血”并重,就能让民族地区强筋壮骨,在小康路上行稳致远。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同样离不开这一法宝。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我们就一定能汇聚磅礴力量攻坚克难,同心共筑全面小康的美好梦想。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