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加强民族地区“互嵌入”社区治理
侯万锋
//www.auribault.com 2016-04-08 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甘肃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加强民族地区“互嵌入”社区治理,是维护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不仅有利于发扬各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把主流民意引领到社会和谐稳定的氛围中来,而且对于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保障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地区“互嵌入”社区治理,首先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一是要引导民族地区社区各民族居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居民的开放和包容意识,在保持各民族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增进共同性和一致性;二是要高度重视社区作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基础环节,切实加强社区工作,以法律为蓝本,以政策为引导,以典型为示范,带动社区内各民族居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衷共济;三是要抓好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消除各民族居民的误解和隔阂,妥善处理各民族居民与群体的利益关系,逐步形成各民族居民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

  第二,营造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建立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涉及诸多领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要素在于社区的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一是建立各民族“互嵌入”居住环境。民族地方政府应通过土地、财税政策,合理规划宗教场所,合理布局饭店、商场等,鼓励各民族相互交往。二是建立各民族“互嵌入”学习环境。要充分发掘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的平台,加强双语学习,促进各民族交流;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鼓励各民族群众相互学习,促进各民族相互交融。三是建立各民族“互嵌入”工作环境。要引导各民族成员在工作中各扬所长,开展结对子互帮活动,既要帮助少数民族成员提高汉语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要积极发挥少数民族成员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开展工作的优势。

  第三,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模式就是要以“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构建社区良性社会生态”为目标,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为基本架构,整合各种积极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各民族居民提供丰富便捷的公共服务。一要厘清多元主体,优化治理结构。要坚持民族地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大力培育和提升居委会自治能力,积极完善学校、企业、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着力引导居民构建各民族情感共同体,增进社区信任,提升社区责任感,形成牢固的社区认同和归属感。二要建立多元平台,拓展参与渠道。不断完善民族社区居民议事会制度,通过设立民族地区社区民主议事平台、服务执行平台、民主监督平台、矛盾调处平台、信息网络平台等,促进民族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承接服务、评议监督、矛盾调处。三是优化多元服务,提升生活品质。通过优化社区行政服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公益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等,逐步实现民族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多渠道供给、全辖区覆盖。

  第四,加强民族地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以民族地区社区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民族地区社区人才使用为根本,以民族地区社区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民族地区社区人才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扩大民族地区社区人才队伍,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二是要完善民族地区社区人才队伍培训机制,加强民族地区社区人才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培训制度,使社区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培训更具有专业化、丰富化、多样化。三是要健全民族地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人才队伍评价、社会保障、表彰奖励等制度,提高民族地区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认可度。四是要健全岗位设置,在民族地区社区配备相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明确其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并鼓励民办社区工作机构的发展,逐步建立社区工作专业人才学习和交流平台,及时为民族地区的社区工作服务。(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